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汉代的国家治理]

材料   汉代出现了以“河堤谒者”为代表专司治河的水官。河堤谒者无事时巡察河堤排除隐患,河决时组织河工堵口,同时还负责河渎庙的祭祀。河堤谒者直接代表皇帝将中央的指令及时部署到地方。下表是依据相关史料统计的河堤谒者一览表。

姓名任职称谓籍贯任职时间原任职属离任去向入仕途径史料来源
王延世河堤使者犍为资中成帝建始五年光禄大夫《汉书•沟洫志》
许商河堤都尉长安成帝时不详不详不详《汉书•沟洫志》
平当骑都尉扶风平陵成常时钜鹿太守光禄大夫察廉《汉书•沟洫志》
李寻骑都尉扶风平陵哀常初黄门侍郎徙敦煌郡察孝廉《汉书•沟洫志》
陈宣河堤谒者沛国萧光武帝时谏议大夫以病免《后汉书•五行志》
王景河堤谒者琅邪不其明帝永平十五年侍御史迁徐州刺史《后汉书•明帝纪》
王诲河堤谒者东莱曲成顺帝阳嘉三年不详迁在沈州不详《水经注•济水》
司马登河堤谒者山阳东络顺帝阳嘉三年不详不详不详《水经注•济水》
相里平河堤谒者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万娃统谱》
关并河堤谒者扶风平陵约新莽时不详不详不详《全汉文》《中华娃氏大典》

注:犍为资中今属四川;扶风平陵今属陕西;沛国萧今属安徽;琅邪不其今属山东;东莱曲成今属山东;山阳东缗今属山东。

——摘编自王星光、冯乐辉《河堤谒者与汉代黄河国家治理体制的构建》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选取表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著名历史学家梁庚尧所著《宋代科举社会》的封面及目录的部分截图以及宋代书院的分布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2-04-0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78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天津南开·一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评价,请对材料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0更新 | 953次组卷 | 16卷引用:黄金卷05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迄今,如何处理统与治的关系,特别是如何解决统与治之间的冲突,是郡县制国家治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治理”,其实包含两个层面:一为统,即国家对其疆域和人民的统治;一为治,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各项公共事务的治理。相应地,对于中国国家治理研究有三种视角,一是“统”的视角,一是“治”的视角,一是“统与治的关系”的视角。统与治的冲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中央统治与地方治理的冲突、国家统治与社会治理的冲突以及中央政府内部的政权与治权的冲突。

——摘编自曹正汉《论郡县制国家的统与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政区管理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与秦汉的郡县制,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制和唐宋的道、路制比较,行省制是一种新的制度,相沿至明清,并至今不衰。它在历史上发辉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的行省制度》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9-25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时期

内容

高祖、太宗朝

沿用了前朝“年七十以上应致仕”和“五品以上奏闻,六品以下由尚书省录奏”的规定,但也有所变通,如“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高宗朝

为了鼓励官员致仕,朝廷下诏“文武五品以上解官充待者,宜准致仕人例,给半禄”,但六品以下的官员不享受这个待遇。

玄宗朝

规定“诸文武选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为了体现帝王之恩,玄宗规定所有致仕官员都能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并将这一规定作为“常式”延续下去。

肃宗至宣宗朝

大和元年九月对致仕制度作了调整:内官五品以上、外官四品以上致仕方可终身享受半禄待遇,而内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到致仕年龄后即自动离职,没有任何经济待遇可言。

懿宗至哀帝朝

宦官集团常将致仕作为试探上意与表达不满的工具……权臣当道,将官员致仕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并借此打击政敌、掌控朝政……致仕出现了异化。对于藩镇来说,致仕不是权力的交接和转移,而是权力在己方利益集团的延续,以及为自己谋求更大政治名誉的手段。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以“从历史地图中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文化政策带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和明显的报复心理。早在秦统一之前,秦人就备受歧视,秦文化不为六国文化所容;秦统一后,六国旧贵族和诸多儒生仍然蔑视秦国文明,诽议秦政,甚至在朝廷公开毁议秦政。骄傲的秦国,趾高气扬的秦始皇,被激怒了,他们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屈辱,不能容忍任意诽谤朝政。更不能纵容儒生们继续反秦。这是秦实行文化征服、兼并政策的导火索,也是秦文化统一政策的一个根源。根植在秦始皇内心深处的暴烈、刚愎、功利等特性被诱发,秦文化政策的失误也就暴露出来了。

——胡明焕《秦亡新论》


评材料中关于秦文化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3分别是我国某一朝代的行政区划图。


图1


图2


图3


分别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据此判断该行政图所属朝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