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延康元年二月,曹丕继承魏王、丞相位,制定九品官人法,由本郡推举现任朝官中的郡人充当中正,吏部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对官员加以任用。这样就把原来跟朝廷相对立的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中正官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合法地位。这诚然是曹魏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更体现了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力控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自隋九品中正用人流弊百出,改立科举制度……(一)设进士、明经、制科等科目招考,取士权一归中央,由朝廷定专司、专官知贡举;(二)招考向全社会开放,原则上许平民或官员“投牒自举”报考;(三)地方与中央定期、定点举行二级以上考试,命题统一,“以文取士”

——摘编自祖慧、龚延明《科举制定义再商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
2021-06-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初因明制,属平西、定南诸藩镇抚之。至雍正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四年春,以鄂尔泰巡抚云南兼总督事,奏言:“云贵之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遵至以盗治盗,苗、倮无追赃抵命之,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割蔓塞源,纵兵刑赋事事整饬,皆治标而非治本。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六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制广西。於是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

——据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初年治理西南地区措施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土归流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中国皇朝的统治是发展得最彻底、最巧妙的官僚体制:在一个人出名之后,派他兼管多职。使他哪个职务都不能完全主持,同时也派许多人去完成同一项任务,使谁也不能完全加以控制。这有点像几十个合伙人组成合伙事业,共负无限责任一样。除此之外,上面还有"都察院。都察院里选用了56名以忠直著称的御史,分驻在各省的15个道,负责不断向皇帝上奏有关朝廷与人民利益的一切事务。清初诸帝甚至还发明了一种亲展型的绝密宫廷奏折”.钦差以此向皇帝呈送秘密报告.该报告只能由皇帝亲自拆阅,阅后的批示也只送交递呈者本人。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和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旧中国皇朗的统治是发展得最彻底、最巧妙的官僚体制“这一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汉武帝不仅在南面同时灭了夜郎和南越,在这两地分别建立了由中央王朝直接统管的郡县,实现了南面边疆的稳定;还在北面大败威胁最大的强敌匈奴,将其驱赶出了汉地边境,为以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蜀汉诸葛亮的边疆治理方略是“示之以力,怀之以德”。在用兵西南边地的过程中,诸葛亮对孟获擒而纵,纵而擒,以至“七擒七纵”,这显然是要以恩威并施的方法来争取人心的认同,虽然并没有完全放弃武力,但又并非徒逞武力。两宋时期,辽、金、西夏、蒙元相继在北方兴起后,赵宋政权出于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实际状况的需要,往往以盟约或誓约的方式来促成相对暂时的和平。

——摘编自张新民《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材料二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国门洞开,使中国从此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西北方向,英俄插手甚至侵入新疆、西藏地区;东南方向,美国、日本先后企图侵占台湾;西南方向,法国的侵略战火从越南蔓延到了中国本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全方位的边疆危机,面临着被瓜分的威胁。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蜀汉及两宋边疆治理模式的变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边疆治理相比,近代边疆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边疆治理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儒家思想与封建专制制度和科举制度相结合.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强有力的思想式器,因而科举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

——摘编自邹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科日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6 .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希腊语中,“国家”与“公民身份”,“公民团体”,“宪政”等概念存在着必然联系。 “国家”与“公民”是同义语,其含义可引申为:城邦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的国土范围内是一个权力主体;权力主体的本质便是主权,主要体现为凡城邦公民都是主权所有者,即主权在民。国家、城邦、公民在雅典呈现为一体化。

——摘编自张庆服《雅典与西周国家形态的差异》

材料三:   此时的法国已经落后于英国……资产阶级处于绝对君主制的控制之下,国王没有给他们真正的自由去发展生产……因此,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如此艰难岁月,再加上启蒙思想家……使人民日益觉醒。而此时,整个欧洲、美洲都是一幅风起云涌的大时代画卷,北美殖民地人民狂吼着自由,取得了自己的独立,对此行动大加支持的法国也深受影响。一个积累民主精神,迸发时代激情的时代深深将法国卷入其中。在内外冲击下,法国革命已然蓄势待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罢宰相”的“高皇帝”是谁?综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位“高皇帝”“罢宰相”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民在雅典城邦中的地位并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3)结合材料三回答“法国革命已然蓄势待发”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最终选择的政体形式与英国有何不同?
2021-02-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加强边疆治理,其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元史.地理志》自豪地指出:“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委(上)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元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举措。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多措并举,运用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法律等手段稳定边疆,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了版图,可谓功在当时,利在后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清朝运用了“法律手段"稳定边疆,并谈谈你对“利在后世”的理解。
2021-02-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现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嬴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原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材料三   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清朝沿袭其制。特点主要有:一、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写作时必须遵循程朱理学的有关解释;二、需要模仿古代“圣贤”口吻写作,不许发挥个人见解;三、作文的骨干部分是四段对偶排比文字。

——张帆等《中外历史纲要》上

绪三十一年,张之洞、袁世凯始会奏请罢科举。“科举之弊,古今人言之綦详,科举之阻碍学堂,妨误人才,……而我国独相形见绌者,则以科举不停,学校不广,士人既莫能坚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其进化日新难矣! 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必先停科举始”。在各方势力的共同促使下,1905 年,清政府下令废止科举制,兴学堂。

——萧一山《清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才角度分析秦成为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唐王朝统治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材用人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

——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材料二   清朝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继平息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整个新疆地区被置于清王朝的统一行政管理之下。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实施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和各参赞大臣等中央派出官员,在汉族聚居地方实行州县制,在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主要生活区域实行札萨克制(扎萨克,蒙古族旗长的称谓),而在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区则继续实行伯克制度(伯克,新疆维吾尔族头人的称号)。

——摘编自杨亚雄《论清政府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伯克制度的政策演变》


阅读两则材料,以西藏、西南和新疆为例谈谈对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理解。
10 . 观历史如同观水,把握其转折之处就能说个大概;把握东西政治文明发展的拐点,有利于加深历史认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公元前12世纪,随着多里安人的入侵,希腊堕入“黑暗时代”。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一切都改变了。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起来向贵族阶层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大作用;希腊殖民地逐渐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一带。所有这些发展构成了形成时期希腊世界的全面转变,为后来的古典时代打开了通途。希腊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促成这些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如图所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据唐德刚《晚清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始皇”“汉武”在所谓的“社会政治大转型”中的制度贡献,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政治文明的看法。
2021-01-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