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6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展示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惰。”

——《礼记》

材料二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诗经》


设问:带领学生分析世官制的选官标准、特点及影响。
2023-09-06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选官春秋。

材料一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五代〕《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

材料二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

——〔元〕《通制条格》卷五《学令·科举》

材料三

图片说明:左图是老北京的一款游戏“升官图”的部分截图,玩法类似于“大富翁”。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
(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请将下列选官制度与时代相对应(填字母)。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官制       E军功爵制
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2)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什么选官制度?两位论者对该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论者为何会持这样的态度。
(3)“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否有史料价值?通过“升官图”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2023-09-04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下图为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才程序。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扩大了政府统治基础B.确立了严密的选官程序
C.维护了门阀士族利益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4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28次组卷 | 24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1传统文化
5 . 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三省权力B.加强了权力监督
C.扩大了统治基础D.规范了决策程序
2023-08-26更新 | 1631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2023届高三考前诊断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7 . 与其他朝代不同,吏员出职任官成为元代主要的入仕途径,在此背景下,相关制度也逐渐完善,出现了“我元有天下,所与共治出刀笔吏十九”的局面。这反映出元代(       
A.选官较注重实用性B.科举制已经被废除
C.政府重视地方吏治D.制度建设臻于完善
2023-08-17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常考核心考点考前29天第22题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8 . 明清时期,武陵地区的部落大姓首领被确立为土司,简单的部落组织演变成较为复杂的土司组织。土司在地方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与婚俗习惯。据此可知,土司制度(       
A.留下地方分裂割据隐患B.完全延续传统社会结构
C.开创多元一体国家格局D.丰富地方特色治理模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曾有人向王锡爵(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传言:“上久不乐接士大夫……今幸有知公之一线,好在将顺,切勿自断其线头。”这表明,当时(     
A.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得到强化B.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C.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阁臣起沟通皇帝和外廷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载:“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唐中期后,胡人安禄山先后升(兼)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长达十余年没有移地换防。此种情形当时较为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中后期(     
A.君主专制逐渐弱化B.外轻内重军事格局形成
C.中枢决策发生异变D.任官体制潜伏割据威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