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2016-11-27更新 | 308次组卷 | 33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实验中学、鸡东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秦邮律》内容广及文书、驿制、邮驿等法令,明确规定文书传递时限、登记手续、入驿条件、生活待遇、邮驿机构的管理和奖惩办法等。该法令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A.完善秦朝法律制度的需要
B.促进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
C.建立完备的邮政通信网络
D.保证国家政令的顺畅通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2016-11-27更新 | 774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疆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和如何管辖维系的?秦朝疆域的确定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材料二   清朝皇帝十分注重《大清一统志》的编撰,康熙帝对编撰总裁官说:“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其间风气群分,民情类别,不有缀录,何以周知?”但康熙朝中国尚未完全统一,故康熙《大清一统志》难称完备。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新疆完全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乾隆《大清一统志》开始纂修,但纰漏、错讹较多。1811年(嘉庆年间)三修《大清一统志》,至1842年完成。三修版《大清一统志》与前两版的最大区别是增加边疆地区内容和划界内容,如规定新疆管辖“东至喀尔喀瀚海,及甘肃界……”等等。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2)阅读材料二,分析清朝君主重视编撰《大清一统志》的背景和编纂《大清一统志》的重要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举出清朝前期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国家统一的两个事例。

材料三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中国“连地广矣,在南则与法之越南、英之缅甸交界,在西则与印度比邻,在东北、西北由东三省、内外蒙古迤逦而至新疆,以在与俄接壤,皆强邻也。”故强调加强边防之重要。另一位洋务家王韬提出对新疆地区移民实边,“以固我边陲。”他还在《言战》中提出“中国海疆,南北逶迤万有余里”,宜加强驻军,对海疆的防护。又在《宜索归澳门议》中提出,“首宜索还澳门一隅,归我管辖,画疆置守,设官治民,建炮台,戍兵卒,以固我边圉,用资屏蔽。”

——摘编自邹逸麟《论清一代关于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


(3)依据材料概括王韬、郑观应关于边疆问题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背景及影响。
2021-02-12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上述材料说明军机处
①能够参与国家机密大事
②初设时,主要掌管西北宗教、民族关系事务
③权力范围逐渐扩大,凌驾于内阁之上
④权力逐渐上升,威胁皇权。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专制政体之所以能够长期延续,还与它自身所存在的某种自我调节机制有关。概括地说,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对君权制约的调节君主制内在矛盾以适应环境的机制。

——摘编自张星久《试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成长机制》

材料二 “皇帝将以前宰相的事情拿来自己干,政事之繁重可想而知,明君可能早起晚睡来处理,但总会有疲乏的时候”,“甚至皇帝嫌麻烦,自己不批公事,私下叫太监批。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遇到太监懒批的,便把它当作包鱼包肉的废纸用。这种黑暗腐败,在历史上,只有明代有。”“(清代)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送给两广总督,兵部尚书也不能看……秘密政治这当然只能说是一种法术,而不能说是一种制度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之前君主制下有助于其内在矛盾“自我调节”的机制(制度)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重大举措,并谈谈你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认识。
8 .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职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割宰相的军权B.制约皇权
C.分割宰相的财政权D.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隋唐时期,侍御史是主管监察的官员。隋朝侍御史“始自吏部选用,不由台主”,唐初侍御史“皆吏部与台长官、宰相议定,然后依选例补奏,其内诏别拜,不在其限”。这表明隋唐时期
A.监察官员由监察主管部门独立任免B.监察官员独立行使监察权
C.行政部门参与监察官员的任免工作D.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部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