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宋时期,官吏大多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的中高级官员大都具有长期的地方工作经验,他们依资序自州县幕职官至知县、通判、知州逐级升进。该现象
A.是“重文轻武”政策的产物B.表明基层治理能力逐渐弱化
C.导致了宋代官僚队伍膨胀D.体现了官僚体制的自我完善
2 . 唐初凡“食实封”的贵族由国家按照实封户数把客户拨给封主,租调由封主自行征收。但开元年间规定,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后送往京师,封主再行到京领取,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封户递减十分之二。这种变化表明
A.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B.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C.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D.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2016-11-18更新 | 1194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这说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A.有利于人才的选拔B.革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打破士族垄断选官局面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叫做藩镇。藩镇分布区域与唐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唐代藩镇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唐代藩镇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穆《国史新论》:“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表明,唐代中枢决策
A.杜绝了皇帝主观臆断B.一定程度减少了失误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2021-11-16更新 | 35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A.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
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
C.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
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
2019-09-22更新 | 676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辉县市共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10 . 下表是《后汉书》列传所记载人物的家庭背景。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因政治活动而闻名的人物(所占比例)
官员的儿子或孙子88(35%)
名门望族48(19%)
社会地位低下或贫困者9(4%)
无记录可查者107(42%)
A.存在阶层固化的趋向B.名门子弟素质较高
C.察举制已经遭到破坏D.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