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史学家戴逸论述:“汉唐宋明均以关内富庶之区为立足点,北筑长城,抵拒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康熙不同……不以长城为内外之界,而是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对康熙皇帝上述作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B.为清兵南下统一中原扫清道路
C.放弃长城使北方地区战事频繁D.大规模用兵导致清朝财力衰竭
2 .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D.防止诸侯割据
2019-12-18更新 | 509次组卷 | 5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这三次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
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
D.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2018-12-10更新 | 605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旧仪》载汉惠帝时“承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但“不常置”。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刺史制度在汉惠帝时期正式确立
②刺史隶属于丞相,负责监察地方
③丞相职能范围扩大架空御史大夫
④刺史在当时仍属临时差遗的官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8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一下·江苏南通·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太宗曾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为此,宋朝
①实行重文抑武的方针   ②派文臣出任地方知州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④设三司与枢密院分财权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谕旨,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机构简单人员精干B.重视保密较为封闭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职官简练事务清闲
8 . 北朝强调军功以抗衡贵族,军功吏治取向成为官僚政治复兴的动力和起点。官僚的考选、考课、学校、法律等制度在北朝都有较大发展。南朝寒人掌握政权其实也是通过军功这一道路。这些措施的出台
A.加剧了此时中国的社会分裂B.推动了南北方的民族融合
C.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的开端D.加速了门阀士族制度衰落
9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如突厥、回纥、吐蕃、靺鞨族等迅速发展。唐朝为加强管理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及医药书籍等,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太宗被草原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王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形成大唐文化的繁盛气象。

材料二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的观点,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的民族观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和清初统治者采取上述措施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朝中后期,内阁一直极力切断六部与皇帝之间的密切接触,并不断通过人事安排与权力斗争控制六部长官,甚至干预六部政务。由此可见,明朝中后期
A.内阁拥有了政务执行权B.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六部长官职权日渐减弱D.内阁权势地位逐渐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