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5 道试题
1 . 宋太宗曾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太宗有此“用心”主要是因为
A.唐后期以来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B.唐后期土地兼并之风盛行的教训
C.宋太宗自认为国无外忧必有内患D.少数民族政权严重威胁北宋统治
2 . 汉初,诸侯国与中央汉朝同制,所封诸侯掌治其国,“皆令自置吏,得赋敛”,侯国丞相更是位高权重;但近年考古发现,汉宣帝时所封海昏国所设相仅属朝廷委派的官员,与列侯无臣属关系,且官秩如一般的县令、县长。这一变化表明
A.中央开始垂直管理地方B.中央的集权化趋势明显加强
C.郡国并行制度势在必行D.地方分裂割据隐患得以根除
3 .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A.秦朝B.隋唐C.宋朝D.明清
4 . 西周初期,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统治阶级内部确立了“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其根本目的
A.确保分封制的顺利实施B.消弭商朝政治的影响
C.保障周王室的内部团结D.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学者对明清时期4035位举人通过进士考试的概率进行的分类统计。据此可知科举制
类别通过进士考试的概率
乡试中的排名每提高10%增加8.3%
考取举人的年龄每增加一年下降4.8%
A.公平公正选拔人才B.立足提高官员素质
C.加强社会的流动性D.任用官员不重资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下列哪几个阶段
A.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官制
C.世官制、科举制、征辟制D.征辟制、世官制、科举制
8 . 《朱子语类》有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表明唐朝三省六部制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B.在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C.运行机制的繁琐性,皇帝裁决的独立性D.通过行政运作程序体现了制衡原则
9 . 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
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同姓诸侯国格守分封义务
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2018-01-23更新 | 675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国君之姓地理位置
今山西
今河南北部
今山东南部
今山东北部
今河南南部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之国五十三

——《荀子》

秦汉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制度架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夏、商、周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四: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归纳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材料三和材料四认为秦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021-12-14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龙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