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奴隶制是一种历史现象。在奴隶制下,奴隶丧失了人身自由,古代希腊、近代美洲殖民地及美国都曾存在过奴隶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典时代最渊博的一位学者,在政治学说方面,他研究了历史和同时代的不同奴隶制城邦的组织和政治制度,他和学生编写了158种有关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论文,《雅典政制》就是其中的一部。该书是研究雅典奴隶制民主演进过程的重要史料。

——郝际陶《古代希腊研究》

材料二   在利润的驱使下,殖民者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发的非洲大陆,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殖民列强葡萄牙、荷兰、法国等,争先恐后地在非洲沿岸设立了商站和堡垒,进行掠夺性的贸易和奴隶贩运,把非洲转化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刘明翰等《外国历史常识》

材料三   在独立战争期间,南方的种植园主们发挥了重要作用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南方的气候适合大规模种植棉花与烟草等经济作物,这正是在北方工业发展程度不足的情况下,美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美国宪法“奴隶贸易条款”规定:“对于现有任何一州认为应准予入境之人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逃奴条款”规定:“依据一州法律应在该州服劳役或劳动的人,逃脱法网而在他州被寻获时,应根据他所逃出之州行政当局的要求将他交出,以便解送到对犯罪行为有管辖权的州”。

——张怡然《种族主义的宪政探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雅典奴隶制民主的范围、性质。指出亚里士多德、塞内卡关于奴隶及奴隶制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罪恶的奴隶贸易”持续的时间,围绕殖民据点戈雷岛,概述葡萄牙、荷兰、法国进行“掠夺性的贸易和奴隶贩运”的“罪恶历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宪法对奴隶及奴隶制的规定,并分析这些规定形成的历史原因。
2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它们因现实的需要而生,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将近70岁的苏格拉底被指控有罪,案件经执政官初审立案后,最终交给一个由500人构成的大法庭审判。……按照当时的审判程序,须经过两轮。第一轮,原告指控,被告申辩,完毕后马上投票;如果认定被告有罪,则进入第二轮,由原告方和被告方各自提出一个处罚方式,可以附带相应理由,然后再由审判团进行投票。第一轮投票结果,苏格拉底是280票对220票被判有罪;在做完有关刑罚方式的答辩后,第二轮投票,审判团以360票对140票的结果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于苏格拉底而言,(审判)是他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次绽放和表演;于雅典民主而言,(审判)是永远也洗不去的污点和伤痕。

——摘编自诺洪果《苏格拉底的审判及死亡》

材料二   它(第三共和国宪法)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也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宪法)保证了制度运转65年,妥协的宪法还有它另外一面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资产阶级各集团的妥协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了对付红色革命,他们必须妥协。其次,……使人们有了对宪法做出重新解释的余地,宪法可以随着资产阶级各集团力量的消长进行灵活的变通,……无需彻底变更……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沈坚《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中的稳定因素》

材料三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从人大代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人民论坛”栏目系列评论(2022.3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法庭成为雅典民主“黄金时代”表征的主要理由。从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角度,说明“审判”是苏格拉底生命中最辉煌的“绽放”;从对古代雅典文明影响角度,说明此次审判是永远也洗不去的“污点”和“伤痕”。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近代法国民主进程中的重要文献。阅读材料二,概括这部宪法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促成“妥协的宪法”的主要集团,分析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根本原因。
(3)阅读材料三,对比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特征,一句话概括现代中国民主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综括材料一、二、三,探讨人类民主发展进程的主要启示。
3 . 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材料一   唐初先后颁布实施了《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由于律文言简意赅,再加上某些地方官刻意错误解读律文,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误解、不统一现象。唐高宗永徽元年命长孙无忌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阐释、说明,于 653年编成《唐律疏议》。这部法律成为唐以后宋元明清各朝立法的基本参照,并对东亚各国立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在查士丁尼法典之前,罗马帝国编纂过三部法典。公元 528年查士丁尼任命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安等人,根据这些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删繁就简,剔除已经过时或矛盾的地方,于次年编辑成《查士丁尼法典》,它主要包括从哈德良皇帝至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代皇帝的谕令集。《查士丁尼法典》与另外几部法律文献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三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律疏议》和《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
2022-01-14更新 | 313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篆委员10人,几年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古罗马的治国思想。《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第十一表规定:“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新编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取位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和媾和……第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共执行之权属于皇常。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十二铜表法》为例,简要评价古罗马治国思想的进步性,简述罗马法在近现代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皇帝的主要权力,结合所学从社会进步角度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
2021-10-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罗马法固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因此它也必然“包括着资本主义时期大多数的法律关系”,而且可谓“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兴起之时,它便应运而起,充分地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民法所效法和采用。

——江平等《罗马法基础》

材料二   虽然斗兽场曾经有着浓郁的剥削色彩和血腥的味道,但是斗兽场作为一个建筑本身是值得敬仰和敬佩的建筑。它是建筑历史上的奇迹,一是它的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碑,建筑之精美,巨大与精美的石头构成了这个完美的建筑。二是,对于如此宏伟的建筑,它的每个细节都很完美,每个柱子的雕刻,每个石阶的建造都严格依照一定的标准,来不得半点马虎。对于一个建筑的评价,它所具有的人文气息要比它本身更有价值。

——摘编自陈婷《意大利罗马斗兽场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中的地位,并分析罗马法在近代“应运而起”的相关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大斗兽场“如此宏伟”的主要表现,并进一步说明它的“血腥味道”和“人文气息”。
2021-04-14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衢丽湖三地市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材料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最为和平、持久的征服主要是基于
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B.经历了治“公民”到治“万民”的演变
C.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D.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无论是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许多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罗马的建筑物也和希腊的大不相同,主要是些世俗建筑物,如浴室、圆形剧场、运动场和凯旋门等。罗马的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砖和灰泥-使罗马人为大型建筑物修建宏伟的拱顶结构成为可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14年一位意大利人称:“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1)根据材料一,简述材料中“新的法律”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和希腊的不同之处。罗马大斗兽场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请指出其建筑地位和体现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意大利人“感谢”和“欢乐”的理由。
8 . 意大利是欧洲的重要国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身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但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著称于世。…如果离开了古代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罗马法要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罗马共和国末年,自然法的思想从希腊传入罗马。西塞罗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罗马也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懂得使用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民族。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律来维护。

——摘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材料二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新建筑是商业和手工业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以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在当时是一直萦绕于市民心中的世纪工程。……而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以来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于死亡。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新建筑的样式和内饰得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布鲁内列斯奇理解同胞们的这种心思,更深知只有在古典建筑艺术上推陈出新,才能建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建筑。为了设计穹顶,他到罗马逗留几年,潜心钻研。回到佛罗伦萨后,布鲁内列斯奇提出了一个完美的设计方案,使穹顶的建造既有大胆创新的科学根据又有和谐共生的艺术之美。1420年,动工新建,布鲁内列斯奇亲自领导了整个施工过程。布鲁内列斯奇逝世以后他的墓被恭敬地建在主教堂的地下室里。

——据据:【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英】大卫·沃特金《西方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三   1943年7月9日晚,随着一个军事行动开始实施,墨索里尼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也随之走向破产……“罗马梦魇”逐渐消退。1951—1962年,国家工业化以意大利历史任何一个阶段均无法与之比拟的速度发展,其增长率名列欧洲前列。到1962年,意大利人均生产增长率为5.6%,仅低于德国,超过任何西欧国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奇迹”。

——摘编自瓦莱里奥·卡斯特罗诺沃《意大利经济史:从统一到今天》


(1)概述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根据材料一分析其“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
(2)材料二就佛罗伦萨大教堂这一建筑的价值提供了两种观点:①总体上是认为“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②其穹顶体现“既有大胆创新的科学根据又有和谐共生的艺术之美”。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写出该军事行动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意大利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的因素。
2020-09-24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色联盟-百校联考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一种政策和体系的发展,应当顺应民意,又顺应时代潮流,方具有生命力、可持续性和长远的积极社会效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商品生产关系不可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关系相提并论,但他已经蕴含了现代商品经济的主要元素,可谓之为简单的市场经济。正如拉德布鲁赫在其著述《法学导论》中所言:“贸易的需要,产生了个人主义私法,……它曾对罗马法产生过关键性影响,使之以古典形式,从为罗马商人与外国商人贸易而设立的万民法中产生。”

——吴斌《略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罗马法思想》

材料二   拿破仑没有充分估计到英国资本主义的牢固基础,也不了解它的现代化结构。苦心孤诣经营了十多年的拿破仑也无法阻挡这股强大的现代化潮流。尔后的历史也屡屡证明,在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任何壁垒、垄断不仅伤害他者利益,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摧毁,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的经过封锁和垄断强大起来的。

——施京吾《杀死英国:为什么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会失败》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以加速科技进步作为工作中心,集中从企业改革入手,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取消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主要目标是从1986—2000年15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4.7%,国民收入翻一番。

随着改革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的加深,1990年春,戈尔巴乔夫提出更大范围的经济改革,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形式,计划从目前85%降到30%左右,生产性设施、航天工业、军事设施、国家银行归国家所有。……戈尔巴乔夫改革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严重恶果。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罗马万民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大陆封锁令”的内容,并分析其带来的结果。结合所学,概括在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的对外经济政策。
(3)依据材料三概括苏联推行“加速发展战略”的措施。并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在经济上的体现。
2020-10-10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知名学者刘伯明曾指出:“罗马之大部文明,大都承用希腊,或模仿希腊。其足为哲学史上之大贡献,而与希腊科学哲学比美者,真属绝少。无已,则有一焉,日罗马法。罗马法与罗马人之国势、罗马人之思想并进;其演进之程序,至为复杂,亦至有价值。”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罗马文明是对希腊文明的继承与发展②罗马法对西方政治文明有独特贡献
③“国势”与罗马对外扩张密不可分④“价值”包含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