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梭伦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让公民凭财产资格来决定其享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而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这一变化
A.有助于维护雅典贵族政治B.强化了人民对贵族的监督
C.推进了国家政权机构改革D.着力维护雅典平民的权利
2021-01-0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2 .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否则被视为犯罪行为。但后来这条规则就逐渐废止了。这一变化反映出
A.公民个人自由具有绝对价值B.人文精神是法律的本质特征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雅典城邦制度逐步走向衰落
3 . 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对古罗马某一法律评述如下:“城邦宪制发生了变化”,国家权力由“王政”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的共同体,且通过罗马共和政府的制度结构受到了重要的约束。据此可知,这一法律
A.反映了古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革除了罗马习惯法的立法基础
C.开启了罗马共和国对法治的思考
D.使罗马法由习惯法走向成文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罗马规定公民满14岁时可以遗嘱处置财产,但是20岁才可以遗嘱给予自己的奴隶自由。查士丁尼认为奴隶是财产,应该可以在14岁时一并处置,但是自由又是无价之宝,所以折中到18岁时可以自主遗嘱奴隶自由。几年后,查士丁尼颁布新宪令,规定14岁能立遗嘱时起,就有权给予奴隶自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东罗马帝国
A.充分重视财产自由处置权
B.日益重视给予奴隶自由的权利
C.致力于制定新的民法大全
D.将奴隶纳入万民法的适用范畴
5 .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共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威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共同影响。
6 . 在古代的西方政治制度实践中,有利于维护自由的共和制度只能被限定在一个小范围的政治体系之中,但是小范围的政治体系又不能抵挡其他政治体系的进攻,随着其他政治体系的扩大,共和制度也就逐渐衰落。这论述了
A.公元前后罗马政治体制变化的原因
B.希腊城邦制度衰落的必然
C.古代专制政体的合理性
D.古代的自由只能存在于小国寡民的体制内
2019-01-21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承德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7 . (节选)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2018-12-14更新 | 1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罗马人坚持公民法专适用于罗马公民,而不适用于外国人或异邦人。公元前242年外事大法官的设置,说明涉外案件已极纷繁,须由专职处理,此后此类处理逐渐形成一套规范。这一变化有利于
A.罗马对外进一步交往和扩张
B.罗马人更好地维护罗马特殊利益
C.罗马共和国捍卫公民政治权
D.当时万民法较快取代公民法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名年执政官是古雅典初期的首席执政官,位居九位执政官之首。后来出现的十将军委员会则是由雅典全城邦的十个部落选举产生的,并由公民大会通过。每个将军统领本部落的军事力量,并从十将军委员会中轮流推选一人担任首席将军。后来首席将军事实上取代了首执政官的地位。这说明雅典
A.民主政治逐渐变化
B.个人利益损害了民主
C.形成了关注人的风气
D.后期公民大会名存实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