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1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           ——《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
材料三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晚清科举制走向废除的背景?
2023-10-1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2023-03-02更新 | 416次组卷 | 48卷引用: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3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中共抗日通电: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______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2)蒋介石庐山谈话: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邀请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分批在庐山开谈话会,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______的讲话。
(3)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______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______
(4)共产党递交合作宣言: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______,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
(5)红军改编: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______,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______,叶挺任军长。
(6)合作实现: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______地位。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______实现,______正式形成。______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2-11-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汀泗桥战役C.百团大战D.辽沈战役
2022-11-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导学案) -【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探究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材料   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寿终正寝、新的民国建立7年之后,爆发波及全国、影响弥久的五四运动,并非偶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工业接连掀起三波高潮……随着外国和本国企业的成长,中国工人阶级也逐渐形成了。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60万人……其实,在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中,许多爱国者一直比较羡慕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富强,痴迷以自由主义、民主、科学等观念出现的西方思想,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正在中国对现实不满意,对未来又迷茫,却又苦于探索的时刻,在中国的北方,传来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冀和选择。

——改编自胡献忠《“五四”的百年沧桑与青年的历史担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022-11-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攫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     
A.盲目排外B.斗争方式单一
C.崇信儒学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2022-10-01更新 | 308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地理、数学、手工、体操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     
A.教育内容废止传统文化B.近代教育体系开始建立
C.教育转型受到西方影响D.教育变革顺应时代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法制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秦汉时期,律成为统一法典的主要形式。西汉时期形成的汉律,沿用近400年。隋初,《开皇律》废除了前代刑罚中的鞭刑、枭首等“苛惨之法”。在继承汉魏以来法制经验基础上,唐高宗永徽年间撰成《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明确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而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唐之后,历代律典多以唐律为蓝本。中华法系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等

材料二   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1904年至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十恶”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专掌审判”,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法律改革。
9 . ①1911年______________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都督。
_____________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____________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诞生。
_______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 ___________ 结束。
⑤1912.2.15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防止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地位: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9-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建立(导学案)-导学案(纲要上)
10 . 历史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有重要作用。如图是民国时期出版的某图书的版权页和正文中的一幅地图,它们反映出(     

A.东北是日本侵华的新目标B.日本对华侵略的军事动向
C.华北事变前日本对华领土的侵略情况D.划分势力范围是日本侵华的主要手段
2022-08-30更新 | 2307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