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2 道试题
1 . 1927年,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创作了《西江月》,词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国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这首词所赞颂的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在第15号通告中指出,“没有城市的领导,乡村斗争很少胜利的可能。没有工人的领导,农民革命很少成功的希望。所以建立城市工作尤其是工人运动,成为党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共中央的这一通告(     
A.助长了党内“左”倾错误B.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
C.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D.推动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抓住时代重大主题,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如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的主题词,其中1894—1912年处应该填写(     
1894- - 1912
1921- -- 1935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 - 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 - 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4 .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在中心城市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B.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改良方式较为适合当时中国国情D.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2022-06-2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2022-06-25更新 | 827次组卷 | 36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中八路军,新四军的臂章使用于(       
A.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期间B.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时期
C.局部抗战期间D.全面抗战期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初,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录制度、议员选举制度等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但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与考职,举贡会考,截取选官,封赠和荫典,保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仍然沿袭了下来。这一现象表明
A.选官制度处于转型时期B.新式文官制度已然形成
C.民主选举成为时代潮流D.新式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8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21次组卷 | 6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走向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用以下关键词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族复兴大业上的不朽功绩:“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关键词,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合理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这次“胜利”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大捷D.武汉会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