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淞沪会战前,西方军事专家预测中国军队最多可以坚守一个星期,结果战争打了一个月以上;在张华浜车站,面对中国军队的猛攻,日军只有全力投入部队才能稳住战线;黄浦江上的日本舰队,仅仅勉强守住阵地。这可以说明(     
A.中国军人誓死捍卫国土的决心B.中日双方军队装备相差甚远
C.中国成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D.国际社会积极支援中国抗战
2023-10-2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4月底,当中国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北传回国内,一些学生组织,包括新潮社等召开了一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在5月7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很快的这项决定就得到了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团体的支持,5月4日下午,大约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示威游行。在总罢课实现后,北京的青年学生很快就创办了《救国周刊》,天津学联出版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等。五四运动之后,所有中等以上学校的讲演团也普遍的建立起来。他们分组分段到人员稠密的商业区、庙会、景区等地方举行演讲,之后走入乡村和工厂。经过紧张的准备,“6月16日,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学生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学生联合(即全国学联)成立大会。全国学联设评议部和执行部,会址设在上海。全国学联根据形势发展,指导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不断走向深入。青年学生在此次抵制活动中所展现的国家民族意识给予了中国代表团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有力的促进了山东的回归(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附约》。

——摘编自徐琳琳《“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
3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南洋的华媒《星报》《叻报》等围绕着旅顺大屠杀事件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文章,在第一时间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并运用国际法与国际惯例斥责日方的诡辩与谬论。这反映出当时(       
A.国际法在南洋广泛传播B.海外华人民族意识觉醒
C.媒体报道即是历史真实D.清政府不关心舆论宣传
4 . 20世纪30年代,福建龙岩县的一位陈姓老婆婆拿到政府颁发的“耕田证书”,拿到证书后婆婆喜不自禁,跑到自己的田里大唱山歌:“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田契换上耕田证,土地还家喜连连。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耕田证书和相关歌谣在当地流行(       
A.表达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必胜的信念
B.歌颂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成就
C.彰显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改革赢得民心
D.记载了国统区缓和阶级矛盾的成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为1931—1932年鄂豫皖苏区人口总数及红军战士人数表。据表可知(        
时间苏区人口总数苏区红军战士人数
1931年4月250万人正规军2万人
1932年6月350万人正规军4.5万人,地方武装20余万人
A.中共土地政策适应形势发展B.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有所缓和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确立D.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7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变式训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213日,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并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辩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政治……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的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摘编自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等

材料三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
8 . 日军侵占华北以后,利用演说、唱歌、演剧和散传单、办报纸等文化形式,宣传“日华提携”“共同防共”等理论,还插手大中小学教育,在北平各级学校大力推广日语教育,将日语设为中小学必修课。日本侵略者的这些做法(     
A.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具有极强的文化扩张性
C.消磨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D.确保了占领地区的稳定
2023-04-19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所示绘画中,作者融会贯通了中西传统绘画技法,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以白描、勾勒为造型的基本手段和主要特征,又体现了西方传统绘画以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光线的合乎自然为造型的主要特征,创作了气吞山河、无坚不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创作(     
A.体现了中西绘画技法开始融合B.揭露了国民党消极抗日的本质
C.鼓舞了中国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D.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 . 抗日战争时期,虽然音乐教育资源极其匮乏,但音乐教育的发展却十分迅猛,各种版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层出不穷。下图为1944年重庆晨光书局编订的少儿音乐教材和其中歌曲内容分类统计表。对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类型

总计/首

与总曲目比例

礼仪类

6

5%

识物类

37

31.4%

家庭类

4

3.4%

互助友爱类

14

11.9%

劳动美

10

8.5%

游戏比赛类

18

15.3%

爱国抗敌类

20

16.9%

鼓舞精神类

4

3.4%

其他

5

4.2%


①体现了战时音乐教材独有的时代性             ②对以后的音乐教育开展具有借鉴性
③具有为全国团结抗战服务的功能性             ④音乐教育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多样性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