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2019-12-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青铜器铭文和古文献记载,周代并不存在等级森严的五等爵制。畿内贵族兼做王官者多称“公”;畿外较大诸侯则称“侯”;“伯”本为贵族家长之称,后亦称一方诸侯之长;蛮夷之君多称“子”;“男”则为华夏小国诸侯之称。据此可知,周代
A.中央集权雏形已经显现B.地方行政管理混乱低效
C.国家治理体系较为松散D.贵族政治统治形式多样
3 . 族谱是一种重要的史料,它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与族谱相关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
2019-11-12更新 | 197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据记载,(西)周恭王灭密、周夷王烹杀齐哀公而立其异母弟静为齐国君、周宣王两次伐鲁而废嫡立庶和废长立幼、(东)周桓王立晋鄂侯之子晋哀侯为君。这说明此时
A.周时还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B.“家国一体”政治体制逐渐走向瓦解
C.周王室对分封诸侯控制力逐渐削弱D.周天子在分封诸侯中拥有绝对权威
2020-11-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严格的等级制度B.天子生活的奢侈
C.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0-01-17更新 | 218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A.当政者均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国人的意见对施政有制约作用
C.原始民主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D.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
2019-10-11更新 | 403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 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
A.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
C.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D.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2020-10-18更新 | 285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授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封号C.土地和人民D.人民和铁犁
9 . 祭祀祖先和赏赐记载是青铜器铭文的两项重要内容。商周人的家族观念相当浓厚,每位家人的成就都与祖先有关;王被视为上帝的表现者,王所赏赐之物即“天恩”,领受天恩者自然必须上告祖先,一同分享荣耀,祈求保佑,以使家族所受之天恩能永垂不朽。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君权神授”理论初步成熟B.特定历史时期的治国之术
C.分封制确立天子“天下共主”D.政治运作体现神权高于王权
2020-01-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起兵,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材料三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决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随意推者也。不待始皇并天下,而文物之道尽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信息。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西周制度设计上存在什么缺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