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20世纪80年代,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宗法等级制森严B.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C.周朝统治中心在随州D.分封制遭到破坏
2021-03-11更新 | 357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西周早期的大盂鼎铭文记载:“王说:赐予你异族王臣十三名,夷众一千零五十人…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协助我遵行先王制度治民治疆土…不得违抗我的命令。”据此可
A.周天子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B.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政治统治
C.大盂鼎是研究分封制的一手史料D.分封制存在诸侯分裂割据隐患
3 . 《史记》记载,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统治者都用占卜来决定军国大事。在多数情况下,国家大事是统治阶层商量好的,借用占卜术来传达“天意”有利于统一人心。这一做法从本质上是
A.反映国家管理的随意性B.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C.统治者欺骗人民的手段D.敬天保民思想开始出现
4 . 《荀子·儒效》记载:“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上述材料认为(     
A.周公的处事方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周公辅佐成王时处事得当深得人心
C.周公的辅政得到各阶层的普遍认可D.周公辅佐成王分封时重视宗族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仪礼》(先秦)内容主要是冠、昏、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如“昏礼”(即婚礼)必经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共六道程序,才能取得社会的认同。这一记载最能反映当时
A.社会生活的迷信色彩B.血缘政治的等级关系
C.包办婚姻的封建特色D.儒学的包容开放
6 . 《国语》记事起自西周中期,下讫春秋战国之交。其中《国语·鲁语下》记载: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又《礼记·王制》记载有“命卿制度”。“大国之卿命于天子”,诸侯能组建几个师,天子才委任几个卿,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制得以确立B.周朝统治得到有效维护
C.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D.天子拥有军队的指挥权
7 . 《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并众封功臣谋士,尚父被封于营丘,曰齐。据此可知,分封制
A.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B.有助于笼络异姓权贵
C.确保西周统治长治久安D.与宗法制度相辅相成
8 . 《荀子·儒效篇》记载某一制度时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关于该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贯穿于夏商周奴隶社会B.它的分封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族
C.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D.它建立起坚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9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禹并没有遵循禅让制传统传位于益B.启最终成为禹的继承者,开启“家天下”
C.益因为血缘关系失去继承王位资格D.《战国策》成书更早,所以记载更可信
10 . 据史料记载,商王武丁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为相进行改革,把祭祀权集中于商王,派遣妇好多次征伐周边一些方国、部族,从而确保商的优势地位。史称“武丁中兴”。这说明当时
A.王权有较高支配力B.官僚政治初步建立
C.社会观念多元开放D.方国联盟名存实亡
2020-12-04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