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的权利。 周厉王打破传统的听政程序,禁止国人议论、监督王政。最终,公元前841年发生了西周 首都镐京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厉王“流于彘”。西周“国人暴动”反映了(     
A.土地国有制逐步走向解体B.周朝国人具有较高政治素养
C.王权强化受制于传统体制D.周朝中央实行集体议政制度
2 . 商代方国臣民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西周以后,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这一变动(     
A.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B.确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D.利于加强地方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氏族—宗族—家族的发展脉络。“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政治制度血缘色彩浓厚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结构
C.有利于最高统治者集权D.体现了自下而上法治观
4 . 《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 (     
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
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张荫麟、吕思勉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由此可知
A.封建社会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
B.家国一体的国家治理模式
C.先秦政权尚未实现中央集权
D.以血缘宗法构建政权组织
6 .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这反映出宗法制(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C.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D.使周天子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7 . 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伊尹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
商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商汤之孙太甲即位后,暴虐无道。伊尹将太甲放逐,令其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汉)《史记·殷本纪》
商相伊尹流放太甲后,篡权夺位,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并杀了伊尹,成功复位。(战国)《竹书纪年》
辛亥卜,至伊尹,有一牛。甲戌卜,其执伊,侑,岁。(甲骨文记录显示,伊尹死后的300余年间一直受到商王的尊崇,祭祀地位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商)甲骨卜辞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商朝王位传承无序B.伊尹并未自立为王
C.太甲诛杀伊尹合法D.商朝国家机构完善
8 . 《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甲骨文则主要是指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这可用于佐证商朝时期(     
A.王权与神权结合的特征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强化了大宗的特权地位
9 . 在西周分封制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分别作为三级国家政权的君主,享有直接向下一级贵族授土、授民等决定权,而不必通过“议事会”或“代表大会”的批准。由此推知(     
A.当时中央集权雏形已出现B.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C.分封制有效拱卫了周王室D.西周政权家国同构特点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现有材料来看,周人围绕“中”形成了“以时中万邦”,围绕“四方”方位形成了“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围绕“左右”方位形成了“左祖右社”、“左昭右穆”,围绕“上下”方位形成了“上尊下卑”,围绕“内外”方位形成了“内诸夏外夷狄”等方位观念。这表明,西周时期(     
A.政治观决定地理知识水平B.同源共祖的意识初步确立
C.天下一家得到广泛的认同D.方位观念赋予了礼制内涵
2022-12-04更新 | 41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题(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