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2015年10月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指出: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既要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如图所示)的产生似乎是历史的巧合,并由此开启两大法系成文立法之先河。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师于李悝,集诸国法典,造《法经》六篇”“秦汉律令其文起自《法经》”。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法经》始于《盗》《贼》.《法经》还包括审判、断狱、追捕罪犯及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是一部诸法合体、刑重民轻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法典。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两部法律的异同。

(2)结合史实说出英国在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贡献。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挑战与应对﹣﹣中国比较法学的诞生”为主题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 .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器)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材料二 “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是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被迫转型。他估算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极其痛苦的惊涛骇浪的三峡,大致要历时两三百年。
——宋月红《细论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
材料四 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王权的领导下形成的……但王权统一国家之后成为专制的王权。……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英国迈出了这关键性第一步……。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国“从封建到帝制”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次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使中西方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016-12-12更新 | 5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莆田一中等三校高三上期三校联考历史试卷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前554 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顿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 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第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于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一一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夏商周时期,卜筮影响国政。卜是通过灼烧龟甲或兽骨,根据裂痕来判断祸福;筮则是通过数字的推演并结合相应的生活经验,把物候、农时等归纳进去,以趋吉避凶。殷商时,龟卜地位重于筮占,西周时,占筮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变化反映出周朝(     
A.摒弃天命观念B.执政理念蕴含理性
C.崇尚儒家思想D.专制王权得到加强
5 . 学术界对殷商时期继承制度总结归纳为一类:即“弟及为主”、“子继与弟及并用”、"子继为主”。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血缘分封尚未形成B.兄终弟及现象普遍
C.嫡子继承或已存在D.王权神权相结合
2021-12-02更新 | 46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
6 . 历朝历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才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乱世中,礼崩乐坏,风云激荡,社会缺乏严苛的等级限制,从而使人才的迅速涌现、扶摇直上成为可能;同时各国相争的复杂局势使得对于人才招揽和”独占”的需求较一国统治之时大大增加。在此背景下,客卿制度逐渐形成,识人文化逐渐兴起,并在各国变法改革、私学兴起等动力的推动下迅速走向繁荣。客卿制度是荟萃、善待人才的缩影,其中折射出的识人文化是当时的盛行之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续婧仪《春秋战国客卿制度与识人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识人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求贤诏(含策问)统计表(部分)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两千石、两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
上策诏诸儒:制曰:盖闻上古至治……予大夫习焉。其悉意正议,详具其对,著之於篇,朕将亲览焉,靡有所隐。是年,董仲舒是贤良对策的第一名。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汉武帝时期“求贤诏”的特点。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和图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三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四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三、四,归纳汉、唐、明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除上述监察制度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的监察制度。
2021-01-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贵族政治”曾是古代中西方社会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承殷制,王朝贵族架构的大格局是内外服:周天子有其直接控制的“王家”土地,王室中的公、三有事等执政诸侯(多称“伯”)各有封邑,是为内服,即王朝核心地区;拱卫、效力于王室的侯、男等贵族则处于王朝东部(东国)南部(南国)北部,藩篱于外,是为外服……无论内服贵族、抑或外服贵族,均有其世袭封邑,经济上自给自足,又有其宗族、臣属、军队或私家武装,故随着王室的衰微,外服诸侯及若干内服贵族日渐强大和独立。在此趋势的推动下,内外服的界限逐渐模糊。

——刘源《“五等爵”制与殷周贵族政治体系》

材料二   在以前,雅典的政体是贵族政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不仅依靠他们的财产,丙且依靠他们世袭的贵族出身。梭伦改革对世袭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给以沉重的打……(他)为非贵族出身的新兴富有阶层开辟取得政治权力的途径。财产的特权代替了世袭的特权,富人的政治代替了贵族的政治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内外服”的格局对西周统治的影响,并归纳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搦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梭伦如何从经济层面改变雅典的“贵族政治"?“财产的特权代替世袭的特权”指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局限性?
2021-02-05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新东方】绍兴高中历史00016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削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10 .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问题
(1)如图反映了西周、秦朝、西汉、元朝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

(2)结合上述图示与所学的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方式及其作用
2020-04-0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