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
B.古人对丧葬的轻视
C.丧葬制与礼乐制密切相关
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
2 . 《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2020-02-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 荀子 • 儒教 》记载,周初“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
① 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
② 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 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 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 ②B.① ③C.③ ④D.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D.大小诸侯与周王室宗法关系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侯之叔)于曲沃。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师服意在
A.离间宗亲关系
B.维系统治秩序
C.取消分封制度
D.建立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
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
2018-04-09更新 | 250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B.诸侯争霸局面开始出现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D.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融洽
8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
D.神权与王权结合
2018-03-01更新 | 1204次组卷 | 30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2018-11-05更新 | 1277次组卷 | 6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史记·周本纪》记载:“懿王崩,共王弟辟方(懿王之叔)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变,是为夷王。”这一做法
A.是对宗法继承制度的合理补充
B.反映了分封制走向瓦解
C.体现了周王室血缘关系的松弛
D.说明了周王室威信扫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