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西周初年,齐国原为商诸侯故地,姜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人民多归齐”;卫康叔治理卫国,实行商朝旧政不变,但以周人制度管理;唐叔封于故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用戎人办法管理。这些诸侯国采取的措施
A.缓解了周王朝与各部族间的矛盾B.保留了夏商两朝先代贵族的实力
C.承袭了夏商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D.进一步完善了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西周晚期的《元年师兑簋》载:在某次册封仪式上,由官员“同仲”引导受封贵族师兑入廷,继而天子命史官“尹”宣读册命,授予师兑象征权力的官职(左右走马、五邑走马)及服饰(蔽膝、赤舄、绶带或玉)等,最后师兑诚惶诚恐拜叩天子(拜稽首)。据此可知,西周王室
A.通过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B.利用物质赏赐笼络地方贵族
C.树立中央权威加强集权统治D.扩大官僚队伍提升治国能力
2021-05-16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奭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贵族的叛乱
2018-05-20更新 | 830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朝聘会盟非常频繁。晋国规定各附属国“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以鲁国为例,春秋时期鲁君朝周仅三次,而朝齐、晋、楚竟达三十三次之多。这说明
A.春秋时期战争很频繁B.朝聘会盟消弭了战争
C.宗法等级更加森严D.礼乐秩序进一步瓦解
5 . 西周时期,伯禽被分封为鲁国诸侯,他死后,其子不能自动继承为鲁公,而是必须回到宗周,由天子进行新的策命礼,称作“承嗣再命”。这一做法
A.确保了宗法制度的长期稳定B.旨在维护周天子的政治权威
C.侧重于巩固贵族的等级特权D.保障了西周分封制度的持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灭商后,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靡常”。这一思想
A.巩固了西周的封建统治B.符合先秦儒学的追求
C.具有重天命、轻人事的特点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鼎”,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不久后晋国赵鞅也“铸刑鼎”。而在此以前法律不公开,人们不知道他们触犯哪条法律,也不能预测刑罚的轻重。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成文法在社会上得到了普及B.礼乐制的教化功能日益加强
C.政治制度即将发生深刻变革D.宗法制度的影响力日渐消亡
8 . 周王朝建立后,“兴灭国,继绝世”,除了夏商两代分封的诸侯国外,又分封了七十多个新诸侯国,西周王室所直辖的领土面积不及全国的十分之一;到战国时期,周王室仅剩洛阳及周边百里土地。由此可知,周朝分封制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埋下了分裂割据的政治隐患
C.密切了王权与族权间的关系D.解决了王室权力的分配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
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
B.分权制约意识已经出现
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
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
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
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
2018-03-12更新 | 389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六校(长治二中,晋城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等)2018届高三第四次名校联合考试(百日冲刺)文综-历史试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