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礼记丧服传》中记载:“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材料中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世袭制
2 . 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西周建国后,将“殷民六族”分赐给鲁公,使其“帅其宗氏,辑其分族……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给予康叔(卫国)以“殷民七族”和其它权力,便于其执行王室任命的职务。对以上记载分析正确的是
①分散了商朝遗民的力量②说明鲁卫两国处于王畿地区
③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④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且所封诸侯国相间杂处,承担了藩卫王室、分治殷民、向四周开拓等任务。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巩固西周国家政权B.弱化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
C.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D.推动贵族世袭和等级特权制度的建立
4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
A.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B.树立德政的贤明形象
C.防范西北犬戎的进犯D.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
5 . 商朝甲骨卜辞中有女性主持出兵祭祀的记载:西周金文关于出兵祭祀的记载则全是男性担任主持。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的宗法制度较为完善B.西周的礼乐制度更加规范
C.金文比甲骨文更具可信度D.西周对军事活动更加重视
2021-09-14更新 | 82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先秦时期一些文献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
史料出处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
故天子株楼衣冕,诸侯玄裕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
A.遵循了儒家的治国原则B.说明当时社会等级森严
C.彰显重历史传承的风尚D.确保了周王的专制权力
7 . 据史料记载,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先代贵族被排除在统治阶级之外B.垂直的地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C.血缘关系对国家的政治影响深远D.周初分封的对象相对比较单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王(周天子)若曰:盂,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在武王嗣文作邦,辟厥匿,匍有四方……”而春秋中期的晋公盘铭文中记载:“晋公曰:我皇祖唐公,膺受大命,左右武王,和夑百蛮,广嗣四方,至于大廷,莫不事王。”不同时期青铜器铭文记载的变化反映了
A.周天子共主地位遭到否定B.传统分封制遭到破坏
C.战国时期天命观发生变化D.宗法等级制彻底瓦解
2021-04-12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届高三4月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9 . 据史籍记载,商代约550年间共传17代商王,而西周270余年间却传了11代周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制度因素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
2021-04-22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记载:周初的分封是一种武装驻防事业,其目的主要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我们知道,周王当时所能直接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是
A.周王可以对诸侯进行直接干涉B.周初对诸侯进行分封
C.分封制稳定了政治秩序D.诸侯需要尽到自己的义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