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商建国后,自商汤至商纣,历17代、31王,前后将近600年。《诗·商颂·殷武》中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下列表述符合商朝史实的是(     
①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②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
③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④形成“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结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嫡子),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则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宗法制度越来越完善B.占卜方法具有权威性
C.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D.德行是择君首要依据
3 . 《白虎通义.德论》记载:“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B.财产C.宗教D.地域
2022-07-08更新 | 58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关于启的继位,《史记》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竹书纪年》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容成氏》记载:“禹于是乎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据此可知(  )
A.禹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夏B.禅让到世袭经历曲折斗争
C.启通过武力夺取夏朝王位D.关于启如何继位没有定论
5 . 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和一批西周墓葬,墓葬中出土不少珍贵铜器。在带有“匽(燕)侯”铭文的铜器中,有一件记载了“太保”活动的情况。《尚书·君奭》中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据此可知,该遗址
A.可能是西周燕国早期的国都所在地B.可作为研究西周宗法制的重要依据
C.体现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反映出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6 .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举行了一套隆重的册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这表明西周实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7 .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
A.表明了春秋时期宗法制度的崩溃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C.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2022-03-03更新 | 134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下表中的记载,可以认定的是
记载出处
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
益让帝禹之子启。《史记》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
A.禅让制得以完善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C.家天下局面开启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9 . 《荀子·儒效篇》记载一制度时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关于这一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它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C.它分配土地、人口和军队D.它的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族
10 . 《礼记丧服传》中记载:“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材料中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世袭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