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人把统治区域划分为“国”与“野”:“国”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者居于其中;“野”分布着被征服族的农村公社或氏族部落,居住者主要为夏商等族之后。“国人”有参政、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利,“野人”则没有。这体现出分封制下
A.被统治者受剥削程度具有一致性B.“国人”对“野人”剥削严重
C.生产力进步导致贫富差距拉大D.阶级矛盾和城乡差别较为明显
2 .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把“禅让”的公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确立了“大人世及(以子继父为世,以弟继兄为及)以为礼”的制度。这表明
A.礼仪制度初步建立B.宗法分封制的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产生D.古代官僚政治萌芽
2021-05-05更新 | 414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据《尚书》记载,商王小乙在位的时候,曾让儿子武丁到民间去锻炼,武丁“有所劳苦于外,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也”,甚至在位的时候,就将王位传给了武丁。由此可知商朝
A.对官员有一定的培养机制B.重视培养继承者的执政能力
C.朴素的民本思想已经出现D.王位的继承方式发生了变化
2021-04-30更新 | 3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综历史试题
4 . 西周文献和金文中频繁提到了“孝”,主要含义有两重:一是对祖先的尊崇与祀奉,二是对生身父母的孝养。相关记载以前者为主,后者甚少。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伦理逐渐形成B.宗族是主要社会单位
C.血缘关系日趋淡化D.文字系统的发展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分封在商朝已出现,当时主要是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族加以名义封号。周朝的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这说明,周朝分封制
A.加强了王室对统治疆域的控制B.确立了贵族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
C.避免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D.体现了统治集团对权力的再分配
6 . 周人的诸侯分别在各个重要的地方建立国家,但他们必须与当地居民,尤其是原来的领袖们合作。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从侧面表明
A.分封制有利于文化的融合B.宗法制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C.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D.分封制传播了西周的文化
7 .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是民本思想D.官民关系融洽
10 . 《左传》曰:“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对材料反映的制度解读合理的是
A.推行分封制使周不再有外侮B.周天子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体现了周人浓郁的宗法观念D.鲁、燕、宋是以亲屏周的典型代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