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诸侯不再遵循祖制,八佾(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舞于庭,郑、卫、宋、赵、桑间、濮上新声(音乐)并起。魏文侯发出感叹:“听郑卫之音(民间音乐),则不知倦”。材料揭示的本质是(     
A.宫廷生活奢靡B.诸侯沉湎享乐C.社会秩序崩坏D.民乐开始产生
2023-10-24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周人从殷商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出了“天命靡常”的思想,即统治者的行为不合天道,因而失去天命;而周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天道,所以取代商而得天下。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     
A.深受儒家“以德治民”思想影响B.以“天命”为君主集权的理论基础
C.执政理念中包含一定的积极因素D.政治活动中神权迷信的影响力增强
2023-10-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周天子分封褒封的“天下万邦”中,不仅封君姓氏多元多样,血缘多源。而且王朝及其领导的“天下”,从政治上直接超越和凌驾于为数众多的族邦,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尊尊源于但已高于亲亲,体现了鲜明的文明特质。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核心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国家制度建构尚不成熟
C.宗族聚居状态逐渐打破D.地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2023-03-14更新 | 1268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新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选修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八刑”指的是“不孝之刑”“不睦之刑”“不姻之刑”“不弟之刑”“不任之刑”“不恤之刑”“造言之刑”“乱民之刑”。这说明西周时期(     
A.重视维护伦理秩序B.外儒内法理念初步形成
C.贯彻明德慎罚原则D.礼乐制的教化功能突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些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城市。各国统治者居住的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其规模早已超过了西周礼制规定的“王城方九里”的限制。这些商业城市不仅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由此可推知(     
A.分封宗法已经崩溃B.农业获得重大发展
C.重农抑商遭到废除D.政局稳定国富民强
6 . 西周时期,诸侯国既是中央政权控制地方的军事据点,又是宗周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治派出机构。周公封鲁而命以《诫伯禽》,封康叔于卫而命以《康诰》,封唐叔于唐而命以《唐诰》,为诸侯国确定了各自的政治方针。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依然存在B.地方治理有所加强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缓和D.中央集权趋于完善
7 . 西周宗法制规定天子、诸侯等职位,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其他儿子则被分封为次一级的职位,即诸侯、卿大夫或士。这一制度旨在(     
A.构建完整的祭祀体系B.适应周天子专制需要
C.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D.建立规范的礼制社会
2023-02-12更新 | 98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 (     
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
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
9 . 中华民族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种重家庭、重亲情、重家风的优良传统源于中国古代的(     
A.礼乐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官制
10 .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这反映出宗法制(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C.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D.使周天子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