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里耶秦简

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合计出土38000余枚秦简,通称为“里耶秦简”。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三十三年”“为桂林、象郡、南海”。里耶秦简的主要内容是秦时洞庭郡迁陵县衙署公文档案,书写年代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里耶秦简出现的洞庭郡、苍梧郡在《史记》中没有记载。根据里耶秦简记载,洞庭郡辖迁陵、酉阳、沅陵等县,其中迁陵县下辖贰春乡、启陵乡、都乡等。

里耶秦简记录的内容包罗万象,如公文收发:“迁陵以邮利足行洞庭,急。”甚至记录了传递期间每一站的交接时刻:“书一封……廿八年二月癸酉水十一刻刻下五,起酉阳。二月丙子水下九刻,过启陵乡。”如迁陵县吏员数量:史员百三人,令史廿八人……官啬夫十人……官佐五十三人。如户赋:“卅四年,启陵乡见户当出户赋者志:见户廿八户,当出茧十斤八两。”如“户版”:南阳户人荆不更黄得。妻曰嗛。如“垦田”:“迁陵卅五年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顷□□”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是否设置了洞庭郡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和里耶秦简对研究秦历史的史料价值。
2 . 2002年里耶古城发掘出37000多枚竹木简,使尘封千年的秦朝历史,第一次全面以文字形式复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里耶秦简·户籍簿》及释文

材料二春秋始,君主及各级封主均以社为单位来封赐,此时户口仍为私家性质……秦献公十年“为户(户口)籍(籍贯)相伍(五家为一伍)”,将户籍编制与人户伍的行政编制统一起来。

——摘编自张金光《秦制研究》

材料三   专家学者在对这些秦简进行解读后,有一个重要发现:里耶所在的迁陵县秦时属洞庭郡管辖。可洞庭郡在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书里完全不见踪影。而里耶出土秦简中关于洞庭郡的记载却又比比皆是、确凿无疑。

——向军《里耶寻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东成”“士五”的含义。指出“夫”在家庭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户籍管理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这一户籍管理方式的确立有何意义。
(3)除户籍信息外,还可以从《户籍簿》中确证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材料三中有关洞庭郡的发现谈谈出土秦简的史料价值及利用要点。
3 . 史料载:“百代皆行秦政制”、“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秦政”指的是(  )
A.皇帝制度B.郡县制度
C.三公九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各大国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史料二



(1)根据史料一,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史料二体现了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什么?
2022-10-03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中国郡县制的史书中,找到了“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赢)政代立为秦王……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邹,置南郡矣”等资料。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B.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
C.秦始皇统一后采用郡县制度D.商鞅变法普遍推行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陈列的木简,木简上的文字是“迁陵以邮行洞庭”。此木简插入公文或信函中,告知邮传人员要从“迁陵县”送到“洞庭郡”。对该邮简认识正确的是
A.出土文献一印证了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B.出土文献一呈现了秦中央机构决策程序
C.实物史料记录了郡守和县令征收赋税的职责
D.实物史料一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国家的治理方式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史料的运用,即确立史料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建。如表为某班为研究历史搜集的部分资料汇总表。

《山海经》秦始皇帝陵实景图《史记.秦始皇本纪》
《过秦论》泰山始皇刻辞秦半两
故宫平面图《明实录》军机处内景照图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我的前半生一溥仪自传》《故宫博物院本:身档案分类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
《当代中国口述史—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央视大型电视文献片《伟大的历程》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年)》

结合所学知识,遵循历史研究的真实性原则,任选三种资料作为研究史料,就中国历史某一相关问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5-01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据此可知,秦、楚兴修水利的目的之一是
国别名称史料表述
都江堰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子胥渎子胥渎,盖入郢所开也
期思陂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
巢肥运河楚子(平王)为舟师。以略吴疆
A.推动小农经济发展B.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C.便利商品贸易流通D.治理河湖洪水泛滥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史料记载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最早应发生于
A.西周B.战国C.秦朝D.东汉
10 . 史料实证

图一: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马俑

图二:秦始皇陵修建者墓地瓦志(墓志)瓦志上刻有“平阳”“赣榆”“东武”等地名

图三:秦始皇陵出土的刑具
根据上面相关图片,回答:
(1)图一中的兵俑与当时哪项手工业部门直接相关?大量的兵俑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以此判断孔子对此制度的态度,并说明与孔子的哪一思想有关。
(2)据实测,图一的兵俑平均身高为1.85米,为什么要将兵俑塑得如此高大?这是否可以证明古人的平均身高比今人高?为什么?
(3)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图一的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陵东侧,而且又面朝东方。依据所学知识,试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4)图二和图三为我们了解秦始皇陵营造者的情况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