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它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
唐玄宗347
唐肃宗164
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
宋朝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南宋6348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

——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选官制度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将相应的选官制度填入方框中。

材料二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三   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编者注:不好),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19059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科举制度进行解读。
3 .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涵之一。下列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现象与上述文明发展主流趋势不一致的是
A.秦代三公九卿明确了权力部门的分工
B.唐代三省六部使相权被分散削弱
C.宋代“二府三司”使各权力部门相互制约
D.元代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将功与能作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将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说明
A.官吏选拔标准日益严格B.统治者日益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C.官吏选拔制度逐渐建立D.统治者日益重视加强专制集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太宗时期编撰的《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定为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科举制的进一步推行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宗法制得到完善
2017-08-24更新 | 622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