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称诸华,或合称华夏,包含有民族文化优越感。此时,非华夏各族的内徒,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到了战国时期,随着中原地区剧烈的兼并、统一⋯⋯许多内迁民族,已被华夏所吸收、融合。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的表现。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迁徙状况。在北方,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形成与汉族的杂居,并建立了以“十六国”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中华文明并未因最高统治者族属变更而中断⋯⋯北魏统治者更是吸收汉族士人,通过一系列汉化政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的融合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在南方,大批汉人移居江南,甚至入迁蛮、俚、僚等族聚居地区。在汉族向南方民族地区渗透的同时,政府为增加赋役,加强对山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往往采取强制迁徙的方式使少数民族移居平地。

——摘编自段红云《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各民族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统治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融合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材料三     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而塞外之一统,始于元”。在元朝超大规模的疆域内,有着不同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的多元族群。尽管存在显性的族群歧视,隐形的社会隔阂,统治方式也多有弊端,但是毕竟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元朝疆域空间成了华夷各族群的共同家园。元朝不仅将边疆的多元族群纳入统一的政治体中,并且在文化认同上使边疆成为“中国”的组成部分。

——摘自陈彩云《元朝疆域观演变与多民族国家的空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实现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的前提和因此而产生的新民族。并用一句话概括元朝边疆管理出现的趋势。
2022-11-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
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2022-09-03更新 | 2488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题
3 . 汉初,诸侯国与中央汉朝同制,所封诸侯掌治其国,“皆令自置吏,得赋敛”,侯国丞相更是位高权重;但近年考古发现,汉宣帝时所封海昏国所设相仅属朝廷委派的官员,与列侯无臣属关系,且官秩如一般的县令、县长。这一变化表明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分封制度势在必行
C.中央的集权化趋势明显加强D.地方分裂割据隐患得以根除
4 . 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元朝行省的划分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变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明清两代承袭并发展这一原则,一直保持着政治统一的局面。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沿革表

时代

地方行政体制

秦 汉

郡、县(道)二级制

魏 晋

州、郡、县三级制

郡、县二级制

道、州(郡、府)、县三级制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行省、路、府、州(军)、县五级制

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散厅、州)四级制

——摘编自朱汉国等《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周初大一统规模相待而成”的制度是什么?概括殷周前后天子与诸侯关系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元行省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演变的趋势。
2020-12-18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7-18高一上·江西南昌·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往今来,历届中央政府都重视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有继承也有创新,效果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盐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序》

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材料五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
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作者认为汉初实行了什么制度和影响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地方机构有哪些?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4)材料四、五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6 .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和宋代处于“现代的拂晓时辰”的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二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3分)
材料三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3)根据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概括古代书院学习内容。(2分)根据《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7 . 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供宰相参议国事,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同时,又创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政事堂正厅之后,分理众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门下省成为决策机构B.宰相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D.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8 . 从张家口的兴起与发展,看中国古代地方与边疆治理。

材料一   古代时期张家口的历史沿革(部分)

时期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

北部为匈奴与东胡居住地,南部分属燕国和代国

秦朝

南部属代郡、北部属上谷郡

汉朝

汉初属代国,部分属上谷郡;汉武帝时属并州代郡

唐朝

北属突厥地,南多属河北道妫州、新州

宋朝

先后属辽之西京道、金之西京路

元朝

属中书省上都路宣宁府与顺宁府

明朝

封皇子朱德为希王,就藩宣府,张家口为长城防线九边重镇之一

清朝

隶属直隶省

材料二   “俺答封贡”之后,明政府在九边设置互市11处,张家口为其一。由张家口至蒙古库伦(现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的张库商路逐渐畅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给噶尔丹的敕书规定可在张家口等处贸易。康熙三十年,清政府开张家口、杀虎口等五口,内地商人可到蒙古地区贸易。《尼布楚条约》规定俄商执有“路票”者可往来贸易。此后逐渐形成了一条由恰克图(现属俄罗斯)—库伦—张家口至北京的贸易路线。乾隆末年的《闻见瓣香录》记载:“张家口为南北交易之所,凡内地之牛马驼羊多取给于此。贾多山右人(山西人),率出口以茶布兑换而归。又有直往恰克图地方交易者,所货物多紫貂、猞猁、银针、海貂.……以及哈喇明镜、阿敦绸等物。”

——摘编自《明清时期草原丝路沿线城市张家口的发展与职能演变研究》等


(1)阅读材料一,根据张家口的历史沿革,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汉初属代国,部分属上谷郡”体现了汉初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为强化集权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代前期张家口商贸枢纽地位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2-06-2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城市是理解文明的基因。下表是近代南京城市发展部分简表,从中可以推断出(     
   发展史实
1890年曾国荃在南京创立江南水师学堂
1895年修建下关江边公用轮船码头,抵制洋商码头
1905年沪宁铁路南京车站建立
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建立
1918年已停用的江南贡院大部分被拆除

A.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南京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C.南京见证晚清选官制的变革D.南京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趋势
2023-03-0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元朝曾一度不行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初,汉人、南人考试内容较蒙古人、色目人难度大。后来此种现象逐渐改变,其中在1333年,在所取进士百人中,近六成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七成娶汉人为妻。这说明(     
A.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政府放弃民族歧视政策
C.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D.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