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一   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中央集权)示意图:


材料二   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划分和地方政府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层级管理的“变”与“不变”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特点及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再后来改称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这些变化
A.明确了官员的职权和分工B.形成了官员间的有效制约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D.适应了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D.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
2020-12-10更新 | 416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趋势。


图①

图②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五:(明太祖)又曰:“……,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图①和图②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汉初、北宋和元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并指出材料四中的选官制度正式形成的朝代。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体现出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2019-11-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知府(州)公事必须通判联署方能生效,通判本身有行政工作;明朝开始确立以知府为一府首长,通判作为知府辅佐官,必须“以安静为事”,被视为“闲曹”。这一变化
A.说明明朝地方监察形同虚设B.反映出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C.体现了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D.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6 . 阅读下列中国不同时期关于中央政权的论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的话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及或到)以治天下也。”《贞观政要·政体》记载唐太宗对此的看法是:“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材料二: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于是,(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唐统治者是如何看待丞相一职的?材料二反映明太祖又是如何看待丞相一职的?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看,各机构间虽有分权和制约关系,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请说明主要理由。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变化?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7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016-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十四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把课本中的文字知识用图表、材料等多种方式呈现,是一项重要的历史学习技能。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三所示中央机构分别确立于哪个朝代?从图一至图二,“相”的权力有什么变化?至图三所处朝代,“相”的命运又如何?
(2)从图一至图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
2015-11-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元朝曾一度不行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初,汉人、南人考试内容较蒙古人、色目人难度大。后来此种现象逐渐改变,其中在1333年,在所取进士百人中,近六成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七成娶汉人为妻。这说明(     
A.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政府放弃民族歧视政策
C.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D.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