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议连署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图中所示封国的特点,并指出诸侯在封国内享有哪些权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0-12-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主要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
(4)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创立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的理由。
2019-10-1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科举制度完善并成熟
C.宰相职资发生重大变化D.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
2021-11-09更新 | 466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曹魏始创九品中正制,吏部选官依据中正对士人的进行评价。中正提供的“状”是对士人才、德的简单概括。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简因废礼行为遭清议,被中正降品,故而难登仕途。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B.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权力
C.官员选拔标准发生了变化D.传统伦理道德依然稳固
2022-01-18更新 | 320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六国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变化。例如,后赵政权有孝廉试经的制度;北魏孝明帝以考试选拔御史,参加者八百余人;北齐文宣帝以策试选三百人,参加者达二三千人。上述材料表明十六国北朝时期
A.君主权力有所强化B.九品中正制被废弃
C.世族阶层已经没落D.儒学社会影响弱化
2021-03-28更新 | 1465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权威的加强
B.儒学正统地位形成
C.选官制度的变革
D.文化专制空前加强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曰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官员上的区别。

(2)分析、比较材料二中两图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产生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的中心在士族集团。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普及,学术的中心由家族转向社会。”出现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
A.均田制的推行B.察举制的实施C.校教育的发展D.“三教合一”的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