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时期两宋明清
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巩固了封建统治B.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
C.严重摧残了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宋代实行的地方官员回避制度。这些规定
制度名称内容
亲族回避制度本族组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
职务回避制度所注拟外官,其五服之内于法许相容隐者,皆不得相为代,有敢妄冒居之者,以私罪论。
籍贯回避制度诸注官不注寄居及本贯州;不系寄居及本贯州,而有田产物力处,亦不注。即本贯开封府者,唯不注本县。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增强了官员的责任心D.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2022-03-15更新 | 63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它反映了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唐玄宗)347举荐、行伍、门荫
五代4624吏职、幕僚、举荐、行伍、门荫等
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A.科举取士为唯一途径B.士族阶层迅速崛起
C.重武轻文的现象明显D.官吏选拔渐趋公平
4 . 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苏州 庆历中 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 2000 13 153:1
福州 绍兴二十六年 3400 62 56:1
淳熙十年 15000 62 242:1

A.书院教育发达B.南方成为文化中心
C.名额分配公平D.科举考试难度加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明初明末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72.3260.73%%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92.13%83.71%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反映出两宋时期
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高级官员中级官员低级官员无官职记录
北宋(71人)20151224
南宋(62人)810836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试二试三试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C.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出身时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
武职出身正职(人)366700000
文职出身正职(人)21622575105

A.边境战乱日趋减少
B.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
C.科举取士日渐盛行
D.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
10 . 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概念解释
中外朝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掌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齐民要术》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书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改革理想,对近代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A.①
B.②
C.③
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