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简表:
郡望唐朝前期唐朝中期唐朝后期
陇西李氏3144
清河崔氏142
博陵崔氏045
京兆韦氏053
范阳卢氏097
荥阳郑氏065
彭城刘氏103

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
B.士族子弟科举入仕的比例较高
C.世家大族逐渐承认并接受科举制
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2世纪里19个侯国的人口增长(部分)

侯国所在
郡国
初封时
户数
国除时
户数
年代
(公元前)
年增长
率(%)
人口密度
(人数/平方公里)
今地(摘者
注)
魏其琅琊10003000201-1542.445.9山东青岛
绛阳济南7401500201-1531.587.5山东济南
800026000201-1521.65.5安徽淮北
涿25005600201-1511.648.8北京
曲周广平40009300201-1482.8177.4河北曲周
柳丘勃海10003000201-1431.935.4河北黄骅

资料来源:《汉书》,卷16。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页236~237。李氏的表中日期多有错误,这里已予以改正。人口密度的数字采自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第2期,页215以次。劳氏制表的材料是公元2年的,取自《汉书》卷28。年增长率是根据内推法得出来的,参见史密斯(T.L. Smith)、劳普夫(P.E. Zopf)     《人口统计:原理与方法》,页552~553。

——许倬云《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1)提取表中相关信息,说明其对研究西汉历史的史料价值。
(2)据表格资料来源,归纳形成表中研究成果的方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社会是以士为中心的社会,而在中国秦以下的传统政府可以理解为士人的政府。所谓士,该是一群立志达道的人。

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觉比较容易。

——摘自钱穆《国史新论》


请你依据以上观点完成中国古代历史社会分期表格。
(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基准特征”一列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
(2)选择其中任意3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
时期基准特征解释说明
西周、春秋
战国.
两汉郎吏社会西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孝廉人才,在太学等各级学校中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学,这一制度实行于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唐以后

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
2021-12-0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12月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是古代中国政制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九卿"职责表格(注:"九卿"既是官衔,又是官署之称)


材料二     唐“六部”职能表格



(1)据材料,指出秦九卿与唐六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唐代六部机构中,"吏部""户部"分列前两位,说明其原因。
(3)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指出其反映的时代变化。
6 . 如图1、图2、表格分别是不同时期行政区划分布示意图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唐朝元和年间府州县数量统计情况

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共计
212122

2113
2729192933192513873330
13519611017416160532471893141551
总计16422613120419681652982293881894


(1)指出图1的西周行政区划体制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与图1比,说明图2秦朝行政区划体制的意义。
(3)比较图2和表,说明如表反映出唐朝行政区划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0-02-14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是唐朝前期、中期和后期明确记载郡望和年份的士族科举入仕人数简表。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
郡望唐初期唐中期唐末期
陇西李氏3144
清河崔氏142
博陵崔氏045
京兆韦氏053
范阳卢氏097
荥阳郑氏065
彭城刘氏103

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
B.士族在科举考试中占据较大比例
C.门阀大族对科举制由抵制到接受
D.科举中能否入仕与出身没有关系
8 . 概括、比较、阐释是历史学科的三项重要能力。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
——《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
【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政治现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2)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表述?
材料三

(3)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6-12-1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西汉时期的丞相及其出身。前后期出身的变化说明(     

汉初

萧何、曹参、陈平、申食其、周勃、灌婴、申屠嘉等(以上皆军人出身)

武帝

(前141-前87)

卫绾、窦婴、许昌、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车千秋等(以上皆军功或其先世得军功)
昭帝(前94-前74)王(郡县吏)、杨敞(给事大将军幕府)

宣帝(前74-前49)

韦贤(大儒)、魏相(少学易,为郡卒吏)、丙吉(狱吏)、于定国(狱吏)
元帝(前48-前75)韦玄成(名儒)、匡衡(大儒)
成帝(前33-前7)张禹(郡文学)、薛宣(廷尉书佐)、翟方进(射策为郎)、孔光(举议郎)
A.军功爵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主流思想影响政府架构
C.士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10 . 下表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
史料出处
济南[jian]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汉书·酷吏传》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盐铁论·复古篇》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伸长统列传》
A.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D.士家大族专权的危害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