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没有对诸侯国的监察制度,惠帝、文帝时,对中央直辖的郡由丞相直接派员“分刺州,不常置”。汉武帝时将全国分成13个监察区域,每个区域各派刺史1员,监察郡级官员(郡守、国相),并有权监督诸侯王,正式创立了刺史制度。刺史巡行监察,无固定治所。汉元帝之后,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和佐吏掾属。西汉末年,新莽政权以州牧取代刺史,赋予州牧统兵作战之权,并参与地方政务,州牧开始向地方官转变。

东汉初年,尽管光武帝复置刺史,但刺史已经变成固定的地方官,行政权也进一步扩大。东汉末年,再改刺史为州牧,以便集中所辖州内各郡军事、民力和财力镇压起义,州牧正式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州牧(个别仍称刺史)乘机专兵揽权,扩充实力,中央政府逐渐失去了对地方州牧的控制,“汉之殄灭,祸源乎此”。

——-朱华《西汉至隋刺史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弊而判定。而所谓利弊,则指其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影响而觉出。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合汉朝刺史制度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作出解释。
2 . 如图为某一朝代某时期中央所辖军队(人数)部署图。判断该朝代是(     
A.东汉B.唐朝C.北宋D.元朝
2023-01-1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西汉时期的丞相及其出身。前后期出身的变化说明(     

汉初

萧何、曹参、陈平、申食其、周勃、灌婴、申屠嘉等(以上皆军人出身)

武帝

(前141-前87)

卫绾、窦婴、许昌、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车千秋等(以上皆军功或其先世得军功)
昭帝(前94-前74)王(郡县吏)、杨敞(给事大将军幕府)

宣帝(前74-前49)

韦贤(大儒)、魏相(少学易,为郡卒吏)、丙吉(狱吏)、于定国(狱吏)
元帝(前48-前75)韦玄成(名儒)、匡衡(大儒)
成帝(前33-前7)张禹(郡文学)、薛宣(廷尉书佐)、翟方进(射策为郎)、孔光(举议郎)
A.军功爵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主流思想影响政府架构
C.士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     
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2022-09-27更新 | 525次组卷 | 5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达标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宰相赵普拟名后上交,太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把名纸掷在地。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再次将此人名纸送上。太祖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说:“便照你意见用吧!”这一事件说明宋代
A.皇权深受相权束缚B.相权有其传统客观地位
C.政治运作程序僵化D.士人文官地位显著提高
2022-05-02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五莲县、诸城市、安丘市、兰山区四县区2022届高三过程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期的朝廷群臣中,儒家、黄老、法家等各色人等,应有尽有;与之不同的是,对诸侯国官员的选用则重用儒生,众多儒生如董仲舒、夏侯胜等被选派担任诸侯国的相、中尉、内史等要职。这一不同旨在
A.完善地方治理体系提高效能B.建构儒学为主流的价值体系
C.平衡各方势力维护政权稳定D.强化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秩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社会是以士为中心的社会,而在中国秦以下的传统政府可以理解为士人的政府。所谓士,该是一群立志达道的人。

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觉比较容易。

——摘自钱穆《国史新论》


请你依据以上观点完成中国古代历史社会分期表格。
(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基准特征”一列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
(2)选择其中任意3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
时期基准特征解释说明
西周、春秋
战国.
两汉郎吏社会西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孝廉人才,在太学等各级学校中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学,这一制度实行于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唐以后

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
2021-12-0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12月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8 .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基础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C.军事权完全集中于皇帝D.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2021-11-20更新 | 357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插图本》等


提取材料中有关三省的2条信息,并加以解读。
2021-10-06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实验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