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唐朝士子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这一变化说明
A.唐代科举制度受到世家大族控制B.科举制的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D.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已彻底消失
2022-02-22更新 | 411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初,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高宗以后,左、右仆射要加上“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玄宗时,政事堂被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并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上述变化表明,唐朝
A.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B.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C.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D.中书省的核心地位提升
2022-05-13更新 | 1000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D.官修史书缺乏固定体例
2022-03-17更新 | 681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宋时期,山西人司马光主张按照行政区划分配科举录取名额,江西人欧阳修主张按照才学录取。后来,参加争论的人非常多,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官员都参与其中。这反映宋代
A.科举选才标准变化B.社会发展存在区域差距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地方行政权力逐步扩大
2021-04-26更新 | 1265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南州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曹魏到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对此表认识正确的是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A.国家大一统时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最高B.北方地区的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比较低
C.九品中正制促使士族子弟入仕比例下降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变化与选官制度有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科举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宋代则禁止此行为,且自真宗朝对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这一变化表面宋代科举
A.能够选拔最优秀的人才B.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C.更重视考生的实际能力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8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宰相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9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昢“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道家思想缺陷日渐显现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儒家独尊地位得以确立D.两位皇帝时期国力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B.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
C.史书编撰受时代变化影响D.官修史书的体例发生变革
2022-01-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6班)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