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最多也不过八十人。到了宋代,取士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录取人数一般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竟达一千人。宋太宗在位21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仁宗在位41年,仅由进士得官者就有4517 人。这说明了宋朝(     
①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②官僚队伍膨胀,容易引起冗费
③开始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④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为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2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诱惑,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科举制的实行
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②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④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 . “上海是个移民社会,我们的祖辈很可能来自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这里“省”的含义,最早出现于
A.战国B.秦朝C.隋朝D.元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什么职权
A.立法权B.弹劾权C.行政权D.审计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参知政事D.枢密副使
2020-04-27更新 | 1720次组卷 | 79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朝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中,军事制度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下对于宋初军事制度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强化皇权   ②枢密院专掌军政分散相权
③地方精锐编入禁军加强中央   ④派文官出任统帅指挥军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朝那是个火热的年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途径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征召C.九品中正制D.科举考试
2020-03-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谓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做法是
A.频繁更换丞相
B.任用亲信和近臣
C.建立宰相制度
D.分割诸侯的力量
2019-11-13更新 | 174次组卷 | 2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元史·卷九十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的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其中“行中书省”的主要职能。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基本演变趋势。
2019-11-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D.保证了一定的地方自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