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两宋路级四监司职权分工表

四监司

职权分工

安抚使(帅司)

掌兵民之政

转运使(漕司)

经度财赋,掌“婚田税赋”

提点刑狱司(完司)

掌“狱讼经总”

提举常平司(仓司)

视丰歉而为之敛散,掌“常平茶盐”

——据高进等《监察之监察:宋代的监司互察》整理


据上表可知,四监司的设置(     
A.确保了吏治清正廉洁B.造成了积贫积弱局面
C.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有同学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

序号名称表述
世官制主要实行于先秦时期;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该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官职;该制度以门第作为选官主要依据,为士族政治的实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不利于中央集权。


参照①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②④的表述。
2022-03-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择吏》诗云:“一从择吏靠私人,便有名门万石君。……哪处没存宫暗宠,谁家不借祖余熏。”从这首诗反映的情况可以推知
A.贵族世袭政治加剧了诸侯割据B.地方推荐人才使官员道德水平低下
C.阶层固化倒逼考试选官的推行D.才学成为当时官员选拔的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至汉初,“丞相旧位在长安时,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王者待之以殊礼”。然汉昭帝时,“政事壹决于光(霍光,大司马、大将军)”;成帝时,正式置三公官,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秦汉时期丞相职权的变化
A.保证了政府决策正确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有利于完善中枢机制D.强化了中央集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2-02-28更新 | 7997次组卷 | 52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6 . 开府原指一定职位的文臣武将成立府署,自选僚属。汉初,惟三公可以开府。汉末,大将军、将军亦有开府者。魏晋以来,得以开府者渐多,因用开府仪同三司之名,以示区别。但《大明律》吏律规定,大臣私自选授官吏者斩。该变化反映了
A.选官之权收归中央B.避免出现冗官现象
C.维护君主尊严和权力D.防止朋党之争
7 . 曹魏景元四年,蜀汉后主刘禅面对司马氏强大的军事压力,主动献降。司马氏将蜀汉的军政实力派人物和有声望的士人,一律迁往中原。据《华阳国志●大同志》记载,随后主刘禅迁往北方的就有三万家之多。“蜀人北迁”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民族融合B.发展北方经济
C.重构中原秩序D.瓦解地方势力
8 . 汉武帝一朝,丞相任职平均时间是4年,被杀概率达到66.7%,其中出身低微或是功臣后代的被杀概率比较低,出身外戚或是皇族的被杀概率达到100%。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实施察举制的社会意义B.中枢决策权力的下移
C.“家天下”格局发生变化D.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2022-02-22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校联考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科举制自隋创立以来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科举制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
A.体现公正有利社会流动B.有利中国民族心态形成
C.历朝历代不断发展完善D.能为朝廷选拔实用人才
2022-01-26更新 | 3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西北四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唐代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宋代则不抑兼并、田制不立。而在政治上,唐代建立皇权之下高度程式化运行的三省六部制,地方从零星出现到系统化实行的使职差遣制等,而宋代以“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的治国共识,出现以文制武,文人治天下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
A.实行从平等到效率的转变B.实行从效率到平等的转变
C.经济政治制度的背离现象D.宋代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