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唐书)记载,许多状元出身书香门第,如孔纬,孔子的后代,祖父孔戮举进土第,官至礼部尚书。唐代有家世资料记载的状元中仅4名为寒门,占比8%。由此可知,唐代(     
A.出身背景影响科举竞争B.世家大族把持入仕门径
C.科举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D.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停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记载,汉代刺史必须谙熟法律条文,刺史“循吏而从事,案法而治官”其职掌为“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反映出汉代刺史(     
A.权重秩卑的特殊性B.监察职权的广泛性
C.监察职能的专职化D.行政管理的高效性
3 . 分析如表,关于秦汉时期“御史”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出处记载内容
《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汉书·高帝纪》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以职相监临
《汉书·朱博传》御史大夫昌(周昌)下相国,相国绑侯何(萧何)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

A.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长官B.尚未设处理公务的固定场所
C.机构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D.监察权和行政权有一定交叉
4 . 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曾发生太子叛乱,司直田仁不闭城门,致太子得出。丞相刘屈氂欲斩田仁,御史大夫谓丞相曰:“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奈何擅斩之?”丞相释田仁。这表明汉代的御史大夫
A.依典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B.职责是监察诸侯王和高官
C.执法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D.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后汉书·郭陈列传》记载:“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罚,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尚书台成为当时行政中枢   ②三省六部制已正式形成
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④统治者着眼于加强集权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6 . 《汉书·白官公卿表》记载:“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此二下石,掌佐丞相举不法。”《汉官旧仪》又云:“丞相府司直一人……职无不监。武帝初置,曰司直官。”这表明汉武帝设置司直
A.减轻了丞相处理全国政事压力B.意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使中央行政监察体制逐渐完善D.旨在加强中枢机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史料记载:“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推动这“一大变革”的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2-04-21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巡守是古代君主出京巡察地方的重要活动。以下相关记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春三月,还至泰山……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②“王亲遹省(巡守)东国南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凤夷。’” ③“巡行口外,按历蒙古诸藩,加之恩意,因以寓怀远之略。” ④“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亲巡远方黎民。”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④③①②
2022-04-01更新 | 61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公元前119年西汉朝廷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白金币。白金币是一种银锡合金币,作价高。品种有三:其一圆形龙纹,重八两,值三千钱;其二方形马纹,重六两,值五百钱;其三椭圆龟纹,重四两,值三百钱。这一举措表明汉武帝旨在(     
A.稳定金融市场B.促进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地方实力D.杜绝民间私自造币
10 . 据《汉书·高帝纪》记载,皇帝的诏书,往往是由御史大夫下发丞相,再由丞相下发各地。据此可知,高帝时期
A.中央集权大大增强B.丞相职权严重削弱
C.监察官员位高权重D.皇权制约机制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