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性质的变化是由于(     
A.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B.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
C.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D.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时这一政策(     
A.将选官权收归中央B.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C.造成取士不问家世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3 . 历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机构或官职及地方行政机构或官职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 表所列汉、唐、宋、明四朝与此相关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转运司、节度使、提点刑狱司
郡尉、县丞、州刺史、大鸿胪
巡抚、按察使司、提督四夷馆
节度使、鸿胪寺、羁縻州刺史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整顿吏治、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方式。以下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监察情况,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谏院“往往分行御史之职”
②“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③“分为十道巡察使,二周年一替,以廉按州部”
④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
A.②③①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神宗即位后,对西北偏远地区的士子额外照顾,保障其名额比例,降低考试难度。对西北地区士子不擅长“诗词歌赋”的情况给予特殊照顾,“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对家住偏远地区的应试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这些举措(     
A.旨在打破豪门士族势力对政治的垄断B.保证了科举取士的公平
C.扩大了国家权力机构成员的区域分布D.完善了科举取士的标准
2022-11-01更新 | 286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29次组卷 | 288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今中书省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这种情况突出的反映了宋代(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C.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D.中央实行分权制度
8 . 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为10道,后增至15道,其分布变化如图1和图2,这反映了唐朝(     
A.地方行政区划反复调整B.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C.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监察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2022-08-12更新 | 1147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民主与法治逐渐代替专制与人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天下复归一统,但那时的政府体制,已远非古代贵族政府可比。如为相者,前有吕不韦,乃赵国人。后有李斯,乃楚国人。为将者有蒙恬,其祖父骜,为齐国人。自骜至恬,已三世为秦将。当时东方列国游士,在秦政府中服务者,尚不计其数。而秦廷亦不再封建。此乃自孔子以来,由士来领导政治的一项理想,至是已确切完成。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及主要依据。(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概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选官标准的变化。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据材料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材料四   



1954年发行的邮票

32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后,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8000人,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对这个初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6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十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并决定将这个草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原来的草案再度作了修改,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讨论通过,这才提交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刘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足迹》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成果,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间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这段记载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以孝廉作为选官的标准B.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推动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2022-08-02更新 | 910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