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出现于
A.秦始皇时期B.汉武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康熙帝时期
2019-11-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2 . 机构的演变
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几经嬗变。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回答:
(1)写出上述图表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名称及对应的朝代。
(2)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个制度所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19-11-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5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3 . 传承中发展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历史演进过程,波澜壮阔,回味无穷。以下是中国朝代演变示意图

1)请列举中国古代结束大分裂实现大统一的四个朝代。
2)儒家学说在战国、汉、宋三个时期取得重大发展,产生了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试完成以下表格。
时期代表人物发展表现
战国将“仁”发展为“仁政”
“天人感应”观点提出,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法性
朱熹

3)简要列举秦、隋、元三朝的重要制度创新。
4)制图人在清朝中间划了一根虚线,意在表达什么?
2019-11-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
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
C.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
D.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
5 . 科举考试中经过会试录取的考生,都要进行复试,由于在御殿中进行,称殿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吏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宋太相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有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析: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材料二:



图1清末殿试宫殿前 图2紫禁城某区域宫殿的考生群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
(2)阅读材料二,指出图1照片中的“殿试宫殿”在图2中的位置(填写代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建筑群的地位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
6 . 观察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一书中关于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这表明元代
A.行政区划体系的复杂繁琐
B.地方行政不利于中央的控制力
C.行政区划提高了地方效率
D.继承了宋代的一整套行政体系
2018-05-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汉武帝后期至东汉末年的行政区划示意图,该图表明汉代

①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实行内外朝制度
③王国问题依然存在 ④县级单位形式多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面为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图中政事堂为宰相的议事办事处。政事堂的设置旨在

A.提高决策效率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大臣专权D.分割宰相权力
9 . 以下为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18-04-13更新 | 1082次组卷 | 18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10 . 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太学生数量示意图

材料二 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一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此类教育很适合意大利城市商业社会的需要,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少部分学生进入“拉丁学校”学习。1 5世纪随着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拉丁学校教育内容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人文主义者把他们的理想贯彻到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世俗教育,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人们的宗教知识,而是注重培养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人文主义教育是“自由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它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贵族教育,真正能享受人文主义教育的是那些君主、显贵和富裕市民的子女。
——《欧洲文艺复兴史》
(1)依据材料·指出西汉太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兴起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指出14-16世纪意大利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