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到清两千多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的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多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的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的修改不可。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找出几条大的趋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项中国古代的制度,从“得失”的角度自拟论题进行评述。(要求:制度明确,论题鲜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理论升华。)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苏湖熟,天下足。
军不如县,县不如镇(工商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二月卖新丝,五月籴(dí买)新谷。

——摘编自赵瑶丹《论宋代谣谚》等


从材料中选择三个谣谚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合理,持论有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二十四史中的历史人物地理分布表

北方人数南方人数
西汉东汉北宋南宋西汉东汉北宋南宋
陕西227326163680江苏2313929749241
直隶21282232127128浙江2143484136258
山西10161821411756安徽324215338199
河南3917021932437123江西1278183204
山东6157971561393湖南022121227
甘肃101753192323湖北71129191476
奉天003000四川42612937157
内蒙310000其他03610098179
总计1663621038915103503总计40952035395011241

注:其他包含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

------摘编整理自丁文江《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


提取表4中历史人物空间分布信息,指出其分布特征,并加以阐释。
2022-04-03更新 | 441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前模拟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89次组卷 | 37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三) 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精英循环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的冲突和动荡是由于经营循环路线不畅所引起的,因而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个社会中只有当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社会才能稳定;而要保证这一点,只有通过精英循环即非执政阶层中精英人物不断上升为执政精英,执政阶层中的庸才不断下降到非执政阶层。

——摘编自郑从全《从精英循环的角度看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古代史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精英循环理论”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致仕年龄“诸职事官七十听致……年虽少形容亵老者,亦听致仕”“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致仕手续造册上报即可,“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中省奏闻”
致仕仪式“开元五年十月敕,致仕应请物令所由送至宅”
致仕待遇政治上,贞观二年(628)九月诏:“内外文武群官年高致仕,抗表去职者,参朝之日,宜在本品见任之上”后又规定“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即三品以上官致仕后,仍恩准参与国事决策。经济上,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给半俸,功臣元勋经皇帝特恩,可给全俸;六品以下,则有口分田养老。另外,高官致仕,允留一子领薪侍养,“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9-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选择性必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政区管理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与秦汉的郡县制,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制和唐宋的道、路制比较,行省制是一种新的制度,相沿至明清,并至今不衰。它在历史上发辉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的行省制度》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9-25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举制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础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是一种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从隋代开始实行,经历了1300多年之久。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一直是作为历代政府最基本的选官制度,富有极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怎样改朝换代,不管有多少人用多少理由去抨击它,反对它,它都在不断地逐步完善和日益强化。其根本原因,就是科举制度本身的公平取士原则一直在起着主导作用。

——摘编自《浅谈古代中国科举制度》


根据材料及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的一条或几条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要有史实依据)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帝国时代的监察制度是秦朝创立的。监察制度与行政司法制度、军事制度一样,是支撑皇权的三大支柱之一。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台,由御史大夫督率从事监察事务,而地方则每郡派一名监御史监察地方官工作。汉承秦制,将天下郡国分为13部州,分设刺史监察地方。明朝时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十三道分置监察御史,各道监察御史主掌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清十五道监察御史(后增至二十道)和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地方、钳制六部,更是皇帝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纠官谏官,清代尤注重于对汉官和汉族地区的监察。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03-22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B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而科举制却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虽然设置上有“取之以文”后“课之以能”之意,但设想绝不可能完全成为现实,二者间仍然时时表现出抵悟不合之处。众多士子在狭窄的考试一途上竞争拼搏,不得不竭尽心智揣摩辞章苦诵经疏,精力才华为之耗尽,浮华迂腐之性因之而成。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4-10更新 | 56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