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如图为元代行政体系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元代(     
A.宣政院直辖于中书省B.地方自治色彩较为浓厚
C.行省是固定派出机构D.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2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表,凸显了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县
汉朝州→郡(国)→县
唐朝道→州→县
宋朝道(路)→府、州、军、监→县
元朝行省→路、府→州→县
明朝省→府→州→县
清朝省→府、直隶州→县、散州
A.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体现了“上稳下动”的特征
B.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C.地方行政机构皆由中央派出机构演变而来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这一矛盾始终存在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苏湖熟,天下足。
军不如县,县不如镇(工商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二月卖新丝,五月籴(dí买)新谷。

——摘编自赵瑶丹《论宋代谣谚》等


从材料中选择三个谣谚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合理,持论有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
4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2-02-28更新 | 7933次组卷 | 52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是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
西汉东汉
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

A.百姓负担日益沉重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官僚机构日益膨胀D.行政效率不断下降
6 .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均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汉唐帝国的历史影响有限B.元朝的政治疆域已经比较辽阔
C.汉唐以来大一统进程缓慢D.元朝的大一统凸显民族融合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由下表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
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 韩国磐先生在研究三省六部制度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吏部演变稳定从未发生变化B.户部与兵部的演变过程完全吻合
C.礼部演变由单一到分散繁杂D.隋唐六部制与前朝存在承继关系
9 .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承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对材料中元代行省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B.其上级机构中书省直接管辖所有地区
C.行省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D.集体议事的原则完全抑制了暴政
10 . 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的灾异说。从理论上来看,它能够让官员利用灾异来限制皇权。但从现实运用上看,结果却背离了理论设计的初衷,沦为儒生官员政治斗争的工具,而人主往往成为灾异解读的裁判者。这主要是因为
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B.理论设计存在先天不足
C.灾异解释缺乏权威性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尖锐
2020-05-08更新 | 97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