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8 道试题
1 . 中国政治文明进展经受了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逐步演进历程;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为了保证人民民主,必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公正,不答应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指出材料一中图1所示中心机构的名称;与图1相比,图2的中心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哪次会议制定的?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政治文明进展趋势的认识。
2023-01-0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21年1月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2 . 官吏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等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康有为曾痛陈八股取士之祸。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通过光绪皇帝,废止八股文章。1901年,清廷宣布科举改制: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五经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1905年清廷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原为科举而备的专项钱款均先后拔充兴办学堂之用,1895年以前,全国仅有新式学堂20所,18951898年又增19所,1905年达到8277所,以后每年增加10000多所。新式学堂学生从1904年近10万人,1909年高达近164万之众.他们立志“以制造新国民为起点,以组织新政府为终局”,“把过时的满清君主专制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摘编自《千年科举制的崩塌》等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大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科举制改革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新阶段”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简析晚清科举制改革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
(4)从中英两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1-11-0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北宋时期南北地区科举入仕官员人数变化趋势图(单位:人)。如图信息反映出北宋
A.政治重心南移江浙B.北方追求科举趋向减弱
C.南方门第观念淡化D.南方的社会影响力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宋代,“事无巨细,非经两府不得施行”,皇帝的命令要与“两府”讨论后才能施行。“凡事与大臣佥议”,“方为诏敕”。这种做法
A.反映宋朝具有一定的权力制衡倾向B.表明中央决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表明“两府”权力已凌驾于皇权之上D.反映出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百官的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帝王的职能。这一变化
A.强化了君主专制B.纠正了机构重叠弊端
C.提高了监察效能D.保障了监察机构独立
2021-12-16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知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宋朝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D.提高监察制度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中国古代,皇后的废立一度是“国家大事”,并产生了外戚干政现象。直到唐高宗时,皇帝听从李勣的意见,把皇后废立作为皇帝“家事”处理,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并贬黜其舅父长孙无忌,才基本告一段落。这种变化反映了
A.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世家大族特权地位被打破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过了不久,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因现实需要而调整B.唐宋君主专制权力呈弱化趋势
C.政治体制变动的随意性太大D.行政效率提高和相权得到增强
9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之后,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B.君主专制呈现明显弱化趋势
C.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大大削弱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加强
10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宰相之权,兵财之外,官人进贤,最其大者,而宋之相权,于此亦绌。

——(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据材料三指出宰相权力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