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2-23高一上·重庆沙坪坝·期中
1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要求各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其余公事应依例自行解决,不需所有事务都进行请示。中书省此举意在(     
A.兼顾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B.扩大地方管理自主权
C.增强行省的政务禀报意识D.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2022-11-25更新 | 28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以下是我国古代某一阶段的官员、户数变化情况表。此表反映了
时间(年)官员数(人)户数(户)户、官数比
140756796986301282
609125769070414721
737188058973634477
11904200012355800294
A.人口总数持续增长B.社会阶层流动逐步加快
C.科举取土人数增多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2021-06-17更新 | 1145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0-21高一上·山东德州·期末
3 . 元朝时,由临时性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是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巡检司
4 . 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导致了文化重心南移
C.造成官僚机构急剧膨胀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2021-03-05更新 | 947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5 . 《后汉书郑弘传》记载:“郑弘曾祖父本齐国临淄人,官至蜀郡属国都尉,汉武帝时选强宗大祖不得族居,将三子移居山阴(今绍兴),因遂家焉。”汉武帝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郡国势力便于实施推恩B.防范宗族势力强化中央集权
C.限制门阀士族加强君主专制D.分化地方事权实现政治一统
6 . 有史学家认为:“元承宋制。”在元代各项制度中能佐证该观点的有
①行中书省②枢密院③宣政院④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2-26更新 | 26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015·重庆沙坪坝·模拟预测
7 . 元代的一段公文说:“四川行中书省移准中书省咨,‘来咨: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材料反映出元代行省在审理狱案时
①有独立的司法权力   ②讲求“法不外乎人情”
③有严格的司法程序   ④可参阅前期相应规章典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