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2023·河北秦皇岛·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东汉尚书台由西汉武帝内朝少府尚书演变而来,其下属六曹机构设置如下表,表明(     

尚书台

名称

吏部曹

二千石曹

民曹

客曹

三公曹

中都曹

职掌

选举、祭祀

辞讼

缮修功作、盐池园苑

护驾及羌、胡朝贺

岁尽对州郡考课

水火盗贼

人员

以尚书为每曹主吏,下有待郎、令史等

A.君主专制权力遭到削弱B.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异化
C.君相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六曹逐渐掌握决策权力
2023-04-13更新 | 668次组卷 | 5卷引用:【消灭易错】《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22-23高二下·河南周口·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学者研究,西汉孝廉及岁举、特举,除少数人因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大多数是通经入仕。东汉时期,民间舆论对人物仕进的支持作用十分显著,并体现出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       
A.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B.儒家思想日益世俗化
C.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加强D.延续了原始民主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史》有云:“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徂来石先生文集》论述道:“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佛谏,废忠慢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这些说明了宋代台谏(     
A.位卑权重,以内制外B.纠察百官,端正风气
C.具言事权,制约皇权D.分割相权,集权于上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秦朝,西汉版图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2023-02-21更新 | 10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一上·海南·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2023·广东茂名·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两宋时,中枢政治运作通常以君主朝堂听政形式进行。但南宋宁宗常不临朝,重用史弥远为宰相并长期兼任枢密长官,文书奏状多直达于史弥远,时人评价道“知有私室而不知有公朝”。由此可以推知,宋宁宗时期(     
A.变革制度有效抑制武将势力B.权相专横改变政务处理机制
C.君主权力受到冲击渐趋弱化D.权力集中有效提高行政效率
2023-02-08更新 | 58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5 推理判断类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科举,命题较为随意,“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而北宋规定“诗、赋、论于九经、诸子、史内出题”,对命题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金代科举也规定“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这主要反映出,科举(     
A.制度设计适应统治需求B.以德才兼备为选拔标准
C.命题范围渐趋缩窄僵化D.内容不再考查诗赋题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太宗时期,谏议大夫隶属于门下省,“每宰相入内平章大事,必使谏官随入”,谏官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武则天当政,改谏官为门下、中书二省分隶,并加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以至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说。这一调整(     
A.扩大了谏官的监督权B.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制
C.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D.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明代地方上不赴京参加会试的居乡举人群体中,存在“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明中期以后,地方官府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这一举措旨在(     
A.加强社会控制B.减少中央财政支出
C.完善科举制度D.提高人才选拔标准
22-23高一上·重庆沙坪坝·期中
10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要求各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其余公事应依例自行解决,不需所有事务都进行请示。中书省此举意在(     
A.兼顾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B.扩大地方管理自主权
C.增强行省的政务禀报意识D.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2022-11-25更新 | 28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