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下图为商代王位传承示意图。图中横箭头表示兄弟关系,竖箭头表示父子关系,斜箭头表示堂兄弟或叔侄关系,数字表示即位顺序。该图示内容表明商朝
A.宗法制逐渐得以确立B.王位继承缺乏制度规范
C.兄终弟及方式渐趋成熟D.血缘宗法关系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如商代最后的王是辛,其父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其母非嫡妻,封为子爵。而辛,其母嫡出,继承殷商的帝位。这说明殷商末期
A.嫡长继承制渐趋形成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王位继承制还很随意D.长幼有序没有贯彻
3 .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把“禅让”的公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确立了“大人世及(以子继父为世,以弟继兄为及)以为礼”的制度。这表明
A.礼仪制度初步建立B.宗法分封制的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产生D.古代官僚政治萌芽
2021-05-05更新 | 41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商王室祭祀的祖先神,不但有上甲以降的近祖先公及成汤以下的先王先妣等直系祖先,还有其高祖远公和旧臣神等旁系远祖,他们甚至还将未必有血缘关系的高祖远公“错之庙,立之主”。这些措施表明商王室
A.肃清氏族构建血缘政治B.团结亲族试图加强王权
C.扩大祭祀保证族权至上D.重视直系轻视旁系亲族
5 . 据《尚书》记载,商王小乙在位的时候,曾让儿子武丁到民间去锻炼,武丁“有所劳苦于外,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也”,甚至在位的时候,就将王位传给了武丁。由此可知商朝
A.对官员有一定的培养机制B.重视培养继承者的执政能力
C.朴素的民本思想已经出现D.王位的继承方式发生了变化
2021-04-30更新 | 3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夏朝设官分职后,一些方国诸侯的首领还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到中央供职,以便国君从中选拔“贤者型”、“能者型”人才为其服务。这一措施
A.有利于分封制的发展完善B.扩大了王朝控制的疆域范围
C.有利于实现权力初步集中D.确立了地方人才选拔的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商初,商族主要联盟的对象是有莘氏部族。商中期,商族主要联盟的对象是任姓部族、嬴姓部族和吴人部族。商晚期,商族主要联盟的对象是周族、嬴姓部族和诸子族。这说明( )
A.分封制增强了商代的政治联盟B.商统治者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C.早期族权主要通过神权来体现D.商朝政治家国同构的色彩较明显
2021-04-17更新 | 328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I卷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优生联赛文综历史试题
8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与此现象最为契合的结论是
A.历史事件难以还原真相B.史籍记载自相矛盾不可信
C.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D.“家天下”由此开始
2021-04-07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据考古发现,不少地方都有与商代同期而具有商文化特征的据点,北到河北的藁城,南到湖北江陵的盘龙城,在东南方向,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商文化特色。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商朝
A.疆域已到达长江流域B.商文化已辐射周边地区
C.地域文化呈均衡发展D.出现文化相互融合趋势
10 . 商朝共有七个都城(下图)。商朝前十王均以亳为都城。自仲丁元年(公元前1508年) 至公元前1300年,王室多次迁都。这一现象客观上
A.加强了对方国直接管辖B.推动了中原地区的开发
C.确保了分封制度的推行D.传播了礼乐等级制文化
2021-03-22更新 | 792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燕博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