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C.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D.启的继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2-01-01更新 | 611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调研联考(二)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关于启继位的相关记载,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蕴(当时一部落的首领),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战国策·燕策一》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晋书·柬暂传》益干启住,启杀之

A.启因继承王位攻击益B.禹反对王位世袭
C.益反对将王位传给启D.支党支持启继位
3 . 《史记》记载:“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分析道:“此乃周初最严重的局面,不得已乃有周公之摄政。若传子,则成王尚幼,不足支此危局。若传弟,先应及管叔,周公知管叔亦不足膺(当)此重任。若传贤,自属周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周公摄政兼具有时局和个人的条件
B.西周依据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
C.周初王位继承无明确的制度性规定
D.周初以“兄终弟及”方式传承王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代官吏大多是以王室为中心的贵族,他们有的是“旧邦"的首领,而更多的是王室近亲建立的新宗,这些新旧贵族,有的受封在外地建成侯伯之国,有的在王室担任各级官职。这说明商代
A.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地区B.建立完备的中央官僚体系
C.已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D.利用宗法关系来维护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后人通过文献整理出的夏朝第11代君主至第15代君主世系图。据此可知,夏朝

注:图中横线代表直系血亲(父子)关系;每一纵列的君主辈分相同。
A.“家天下”的色彩浓厚B.兄终弟及现象普遍
C.权力交接强调“传贤”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6 . 商朝王位继承先由兄终弟及,后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最初是立子以贤,如文王以武王发为储君;在克商以后向立嫡以长转变,如成王的继位与即政。这些转变有助于
A.政治统治稳定有序B.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C.维护君主专制制度D.儒学的齐家平天下
7 . 据甲骨文记载,商朝王畿的职官分为四类:文官(分管各类行政事务)、武官(分管征伐、田猎、禁卫、边防等事务)、史官(主管祭祀)和宰(主管王宫内部事务)。这反映出商朝政治的特点之一是(  )
A.神权至上B.官制完备C.家国同构D.政族分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58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外服制首见于《尚书·酒诰》,即侯、甸(田)男卫四服。侯,即"为王斥侯",乃防守边疆的部族;甸,即田猎之田,是向商王朝贡献猎获物的地区;"男服"多为江淮地区被征服族;卫,"为王捍卫也",即王的禁卫军。这体现了商代外服制
A.具有一定政治色彩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方国处于主动地位D.改变了天下共主局面
10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位)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同一件事有两种不同记述说明
A.宗法制度早在夏朝就遭破坏B.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前后两种史料记载都有道理D.对启取得最高统治权都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