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夏、商国王无谥号,其名号皆以天干命名,如夏朝的孔甲、履癸,商朝的盘庚、武丁等。西周国王谥号则变成如文王、武王等美谥,厉王、幽王等恶谥。这一变化反映
A.敬天保民具有历史传统B.舆论评价影响统治行为
C.统治观念出现理性趋势D.王权出现了集中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109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C.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D.启的继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2-01-01更新 | 616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调研联考(二)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现,不少地方都有与商代同期而具有商文化特征的据点,北到河北的藁城,南到湖北江陵的盘龙城,在东南方向,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商文化特色。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商朝
A.疆域已到达长江流域B.商文化已辐射周边地区
C.地域文化呈均衡发展D.出现文化相互融合趋势
4 . 商代早期的卜辞中,“帝”是掌管风雨、年成及王的祸福的天神,到商朝末期,祖先神逐渐成 为晚商社会的最高神,并由此出现了帝祖崇拜合一的趋势,进而促进了现实中王权的发展。
这种人神关系的发展反映出
A.宗法制确立B.政治的理性化
C.小农经济发展D.专制王权加强
2019-12-2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殷墟卜辞中的“东土”一般认为是指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包括苏北、河北的部分地区。根据考古发现,商代晚期“东土”地区商文化聚落逐渐增多。这说明当时
A.海外贸易逐渐兴盛
B.商受到周威胁被迫东迁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区域文化融合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7 . 商初,方国“大彭”原是夏伯,入商后成为南方的“商伯”;到了商晚期,羌方被征服后,商王就命众人“入羌方垦田”,祭方被征服后,就成为商王管辖的地名。这一变化说明商朝(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
C.对方国取得支配性优势D.逐渐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8 . 商朝时商族人认为天命只降于商人,故而经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上天能够永远保佑商族;后武王伐商,打破了商人天命降于一族的观念,由周天子而不是周人来领受天命,不再斤斤计较于一族小群体的利益得失。这种变化(     
A.推动仁政治国理念形成B.适应分封制对内外服制度的取代
C.使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保证了周朝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
9 . 商朝前期龟甲占卜所问,巨细靡遗,包括祭典、任免、征伐等大事公事,及疾病、生育等小事私事;而后期则仅及于祭祀、田猎征伐等例行公事大事。前期由贞人选卜问内容,宣布占卜结果;后期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判断吉凶。这一变化反映出商朝(     
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神权与王权共治的特点
C.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D.神权与王权矛盾日益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周之际,人们普遍认为,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是身负天命不可替代的。纣王自恃“天命在身”而肆意为虐。自从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试图转变这种固有的政治意识,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制造“天命在德”的政治舆论。这一变化旨在
A.强化君主专制B.塑造政治认同C.否定“君权神授”D.宣扬道德教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