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按周王宗族关系所构成的由高到低的等级顺序是
A.周主——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C.士——卿大夫——诸侯——周王
D.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2018-01-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3 . 明朝《虎墩崔氏族谱》中的“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
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
B.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
D.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
2018-04-08更新 | 523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5 . 下图直接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D.监察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可以用孔子评价舜帝的三句话来概括儒家心目中的“三代之治”。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说的是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舜得天下,不是他自己争夺来的,也不是尧私相授受的。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君主应当作为尊贵的权力象征而存在,并不需要管那么多。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君主尊贵而虚其位,君临但不统治,国家的治理权交给贤能之士。这也叫做“共治”。

儒家治理理想贯穿了“三代”之世,而“郁郁乎文哉”的周制,则当之无愧地代表了“三代”的文明巅峰,所以孔子说,“吾从周。”至于美好的“三代之治”是不是真实地存在于历史上,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直活在儒家的集体记忆中。

——摘编自吴钩《从三代理想看“儒家宪政”的动力》

材料二   西洋君德,视中国三代令主,无有能庶几者;及伊、周之相业,亦未有闻焉。而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朝廷之爱憎无所施。

所有黑奴及其子孙一以平民视之,听从自营生理……西洋大国以爱民之心,推类以及异国无告之民,设法以维持之,其仁厚诚不易几也。其勃然以兴,又何疑哉!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夷狄也。

——摘自《郭嵩焘日记》,1877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制”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代之治”集体记忆的精神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嵩焘对西方社会的观感,并评价其观点.
7 . 西周在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上,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2017-11-1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16-2017年高二下学期历史会考模拟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末年,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申后之父申侯联络犬戎举兵,杀了幽王。申侯起兵的理由应该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C.得民心者得天下
D.顺乎天而应乎人
2018-02-08更新 | 14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
A.王位世袭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