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2019-04-19更新 | 289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考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与太庙修建相关的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3 . “天下之国,都是王的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也都有兄弟、甥舅之亲。”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世袭制
B.礼乐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2018-09-2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

(2)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5 . “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B.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C.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D.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2019-07-26更新 | 534次组卷 | 40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皇帝宝座D.祖先牌位
2019-07-16更新 | 720次组卷 | 54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     
A.古代禅让制的影响B.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D.传统美德的影响
10 . 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宗法制正统观念的影响
C.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分封制等级体系的作用
2019-06-04更新 | 89次组卷 | 3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