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周王将贵族连同他们的宗族分封到新征服土地上,而不像商代在原部族居地就地册封,这样各封国内就逐渐融合成以地缘为基础的新族体。这说明周初分封(       
A.导致宗法制趋向瓦解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促进了国家形态的进步D.淡化了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
2 . 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居首要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异性贵族。一方面,宗法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百姓贵族;同时,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之国,以加强联系。这种通婚关系
A.赋予异姓贵族祭祀祖宗的特权B.使嫡长子继承权得到维护
C.不利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D.对宗法关系做到了有益补充
3 . 西周人认为延绵宗嗣是后代的义务,以祖先崇拜代替商人尚鬼的信念。这一变化表明西周
A.家国一体观念强化B.神权与王权的分离C.地缘政治格局打破D.人定胜天思想形成
2019-12-01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        (  )   
记述出处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北宋)刘恕《通鉴外纪》
“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

A.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B.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
C.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D.成为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
5 . 泰国流亡海外的华裔前总理英拉和哥哥他信,都是泰国第四代华裔,为客家人后裔,2019年1月5日上午,他们再次回到祖籍地——中国梅州丰顺塔下村祭祖。这种现象
A.说明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B.体现了血缘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C.体现了中泰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D.反映了“家国一体”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礼记·大学》记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由此可知
A.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产生的制度根源
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国人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家族的和睦
7 . 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种继承制度
A.有利于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B.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
C.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D.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
8 . 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2019-04-22更新 | 1948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先秦时期,周成王“桐叶封弟”;汉末农民义军立一个刘姓放牛娃为君,说他是刘邦后裔;五代时,沙陀人李克用本与唐朝李姓宗室无任何血缘关系,但当他建国时也自号为唐,以表明其是承唐朝的正统。古代政治活动中的这类现象表明
A.君权宗法内涵有重要意义
B.君主获天意认可才能凝聚民心
C.古代民众对明君治国的期盼
D.中央集权意识影响深远
2019-01-11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黄帝陵当选为“中国文化符号”,其“同根同源同文化、血缘相亲、文化相承”的内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这种将文明传承的观念最早当源于
A.分封制度
B.皇帝制度
C.宗法制度
D.科举制度
2018-11-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蛟河一中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