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2 道试题
2 . 《春秋左传》中有如下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说明在当时
A.宗法关系趋向于瓦解B.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
C.选官制度越来越完善D.贤德是择君首要依据
3 . 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但大多未留传后世,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于宋代。 这反映出
A.分封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日常生活中长期存在
C.君主专制带来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20-08-01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三)文综历史试题
4 . 商代贵族女性因拥有大量田产受到商王尊重并拥有较为独立的地位和权力;而西周后期,女性只负责办理酒食之事。出现这个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B.宗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C.井田制度的逐步形成D.自然经济的初步确立
5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宗法制度是维系同姓的纽带的话,那么同姓不婚制则是其补充,大宗百世不迁,同姓百世不婚,这是维系周代举国上下紧密团结的两条纽带,不可或缺。"这表明,同姓不婚制的实行
A.促进了宗法制的形成B.扩大了周朝统治基础
C.消弭了大宗小宗矛盾D.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6 .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下列制度中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科举制B.世袭制C.嫡长子继承制D.察举制
2020-11-21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
7 . 西周时,各国视江南为蛮荒之地。至春秋,《左传》载,吴人自称属于“周室”,并在姬姓中“居长”;《国语》提到,吴王视夷狄为外人,自认为是华夏成员。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A.吴国贵族具有周室血统B.南方逐步认同中原文化
C.宗法分封制度广泛推行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最高代表,有四大制度。以下是一位同学做的学习笔记,“西周制度的四归
①权力分配,天下归姬   ②权力继承,天下归嫡
③权力认同,天下归序   ④王臣国土,天下归王”。其中②指的是
A.礼乐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民”。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10 . “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大的特点是长子继承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D.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