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2 . 据《公羊传》言,秦人立君不以嫡庶长幼,“惟择勇猛者立之”。自秦襄公至秦穆公九代国君,以长子继位者仅有武公、宣公二人。这反映出秦国
A.率先建立集权体制B.尚武的文化传统
C.未受宗法制的影响D.王位传承的稳固
3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
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
2021-02-28更新 | 910次组卷 | 9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西周政治变革之最大举措在于,将周人成功的宗族治理经验与殷人的国家治理经验相结合,通过模拟宗法血缘关系来推扩地缘关系,进而形成继统、赐命、征伐、巡狩、封禅、刑法、朝贡、盟会等一系列制度。材料旨在说明这一系列制度
A.破坏了天下为公传统B.确保了权力高度集中
C.重塑了社会政治结构D.结束了贵族政治时代
2021-02-0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2月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5 . 商朝前期实行一夫多妻制。西周建立后,周公对婚姻制度进行了改革。《礼记·曲礼》载∶“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殡、有妻、有妾。”只有“后”为真正的妻子,其余都是身份不同的妾。这反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下降B.周天子的权威得到强化
C.权力传承方式发生变化D.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
6 . 《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王位继承制度混乱B.春秋笔法秉笔直书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开辟外戚干政先例
2020-11-27更新 | 156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根据家谐,族谐,宗谱的记载对象,可细分为;一家一房之谱、一支之谱、一族之谐、异姓合谱等。相传周朝史官曾经撰写《世本》,是异姓合谐的祖本。除了表明“万木一本,万派一源”“联天下为一家”之原始用意外,其重要目的,就是在重门第的思想驱使下,区分族和族之间的高下等级,为选官出仕和联姻服务。由此可见,异姓合谱
A.根本作用在于明确不同族姓的血脉之根B.与宗法制度相始终
C.意在维护周宗法分封所形成的等级秩序D.具有重要政治作用
2020-11-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了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物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
C.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
9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楚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楚国国君C.卿大夫D.士
2020-10-21更新 | 239次组卷 | 68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
A.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
B.君主专制是宗法向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
C.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
D.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奠基石
2020-10-01更新 | 4106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