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西周政治变革之最大举措在于,将周人成功的宗族治理经验与殷人的国家治理经验相结合,通过模拟宗法血缘关系来推扩地缘关系,进而形成继统、赐命、征伐、巡狩、封禅、刑法、朝贡、盟会等一系列制度。材料旨在说明这一系列制度
A.破坏了天下为公传统B.确保了权力高度集中
C.重塑了社会政治结构D.结束了贵族政治时代
2021-02-0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2月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早至中期,同姓公卿逐渐增多,异姓公卿逐渐减少;西周中至末期,同姓公卿逐渐减少,异姓公卿逐渐增多。西周各时期政权建构的变化说明
A.血缘纽带日益强化B.集权趋势有所加强
C.统治力量逐渐下降D.多元治理模式形成
3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019-08-13更新 | 735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3届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2019-05-14更新 | 1026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
A.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B.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
C.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
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安徽项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
A.祠堂文化大为盛行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C.宗法制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
7 . 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
A.专制皇权日益弱化
B.群臣思想保守顽固
C.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宗法制长期延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左传》记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投土投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认为
A.西周的分封制与宗祛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与分封制蕴含着家国对立的隐患
C.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D.士与庶民是宗法制下的最底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礼记》记载,“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据此可知
A.小宗不能进行祭祀活动
B.祭祀制度开始形成
C.王室贵族之间关系融洽
D.大宗拥有祭祀特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